此時,朝野高低,儘是對王莽的溢美之詞。他又派使者持金幣誘使塞外的少數民族臣服於漢朝,從而構成天下一統、四方臣服的可觀局麵。元始五年(5),漢平帝病逝,王莽假借卜筮之術,欲選立年僅2歲的劉嬰為帝。適逢大臣上書,言浚井時發明白石丹書“告安漢公莽為天子”,世人以為是“符命”之兆。在征得王政君同意和群臣的勸諫下,王莽攝行天子之事,車服出入警蹕(天子出行時的防備狀況),皆如天子之製。居攝元年(6),立劉嬰為皇太子,稱孺子。長沙王劉崇以為王莽**朝政,威脅劉氏江山,舉兵謀反,因勢單力薄而遭失利。群臣趁機上書說,因為王莽權位太輕,才導致劉崇謀反,應當賦其尊位以威震天下。王政君下詔,命王莽今後朝見時稱“假天子”。至此,王莽稱帝已是勝券在握,拔除天子前的“假”字隻是時候題目。
對於王莽的鼎新,一些人以為他不滿是“複古”,此中還包含有“改革”的內容。如他按照國度的財務支出發放官吏薪俸,災年時則縮減官俸,以減輕百姓承擔。他的“王田”政策是在承認一夫一婦占有百畝之田的根本上,纔不答應自在買賣,完整分歧於西周的井田製,而是一種地盤私有與國有並存的新政策。自古以來,人們老是以成敗論豪傑,王莽的鼎新失利使其背上了千古罵名。客觀地說,以西漢末年的情勢來衡量王莽鼎新,它還是有必然進步意義的,起碼其薄賦輕徭比之劉漢的重稅苛役要深得民氣,不然,新莽政權也不會對峙14年之久。是以,英國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價王莽是與王安石一樣的巨大鼎新家。他的失利在於震驚了豪強地主的底子好處,遭到他們反對,而鼎新中的用人不當,侵害了農夫好處,落空世人支撐,再加上王莽前期的讓步讓步及比年戰役龐大經費的開支,引發經濟崩潰,導致鼎新前功儘棄。王莽鼎新中的地盤國有政策更是亙古未有第一人,胡適在1928年就評價他是“一千九百年前的社會主義天子”,隻是因過早地在汗青上呈現,才成為千古悲劇豪傑。
居攝二年(7),東郡太守翟義擁立劉信為天子,揚言王莽毒死平帝,意欲代漢自主,號令天下人共同討伐他,一時候堆積了10餘萬人。王莽惶恐不安,一方麵遣兵彈壓,另一方麵頒文天下,表白本身將來必然還政於劉嬰的決計。僅僅用了3個月時候,就安定了兵變。次年,齊郡、巴郡、扶風等地呈現了一些“符瑞之象”。梓潼人哀章也進獻銅匱,內有“天帝行璽金匱圖”、“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書言王莽為真天子,要求漢禪位於莽。王莽見機會成熟,於公元9年廢漢自主,建立新朝。完成了其篡漢的打算,成為名副實在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