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愚說道:“陳預視江寧、張季道皆為豺狼,但是江寧尤凶,陳預兩害衡量擇其輕,又迫於表裡壓力,不得不向張季道讓步。除非江寧不為害,陳預倒會與張季道爭一爭。”
文先勇將青駿贈給徐汝愚欲害之。徐汝愚又將青駿贈給樊文龍,尚無疆場奔蹄的機遇。
祝欽山微微一歎,說道:“此時隻怕各地駐軍不聽調令。”
樊文龍想起與徐汝愚初見時的景象,那還是撫州會戰之前的事,徐汝愚帶領兩千兵力在白叟峰與公良小天帶領的一萬五千餘流寇對峙。樊文龍帶領五千樊族精銳從側後偷襲流寇,一擊潰之,為徐汝愚解去白叟峰之圍。徐汝愚一襲青衫、略染血跡,目光安閒淡定,無侵淩之威,卻讓人佩服。白叟峰一戰,徐汝愚被困白叟峰,安坐如素,也不向樊族救濟,倒是樊族明知徐汝愚用的是借刀殺人之計,還是按捺不住,主動往援。越郡之戰停止到現在,江寧兵欺祝氏,對樊族不睬不睬,世人大抵料不到還是樊族最早歸降。
徐汝愚點點頭,說道:“傅氏滅亡,元氏要在臨湘稱帝也無不成,隻是容雁門北上覆辟的藉口卻冇了。盤據處所的群雄上表稱臣便可,南平世人卻要向元矗行三叩九拜之禮,不知容雁門能不能吞下這氣。”
雖說祝連枝死因不明,祝昆達脫不去懷疑,倒是徐汝愚在惠山伏擊而至,指不定是徐汝愚決計為之,徐汝愚當時實有擊斃祝連枝的餘暇。兩軍交兵,徐汝愚敢在敵陣伏擊主帥,隻能歎其用計的膽略出凡人所料。曹散當眾提及,卻有十二分的熱誠意味,若非世人反對,祝白衍連殺他的心都有,最後剝去他的衣物,鞭打了數十藤條,擯除出城了事。以後,江寧悍然策動越郡之戰,百曰下曆陽,祝同山率曆陽殘兵三萬歸降。此時祝白衍半數辱曹散之事,方生出一絲悔怨,暗道:江寧勢強,酒後放肆不免。又知曹散回到江寧以後,不但不受出使受辱之事而有礙於宦途,反而出領靖安司如許的要職,成為徐汝愚的近臣。祝白衍心中憂愁更甚,也不提祝昆達與有能夠有殺父之仇,隻望祝昆達抵死不降,替他擋住江寧的鋒芒,又與樊徹聯絡甚密,心想:越郡惟能讓江寧稍有顧忌者,隻剩樊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