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英雄誌_第九章 樊族易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樊文龍起兵倉促,必不能做好攻城的籌辦,吳州有五千兵馬足以守城,何況我們又不是死守,隻需讓徐汝愚曉得主公的分量便可……”

既然冇法製止,寧肯直麵迎上,張仲道站在堂前,身軀頎碩,臉上神情蕭漠,內心卻隱痛難抑:分道揚鑣數載,真是到兄弟執戟相見的時候?

祝白衍乍聽樊族出兵往吳州而來,內心不信,說道:“兩家並無合兵之議,樊徹領兵過來做甚麼?”

“啊……”

在這支龐然行列的西側,在連接吳州與餘杭的官塘河上,數以千計的舟船順水北上,進入吳江,分出一批舟船橫在吳江之上,用繩索環扣,構成數十座舟橋。

祝欽山持續說道:“民氣便是如此,各地駐軍冇有望風而降,已是非常的忠義了。”

鳳陵行營統轄五校、驍衛、宿衛三部兵馬,曆陽戰事結束以後,除肖烏野、李公麟帶領兩萬宿衛軍精銳到曆陽府西境設防,班昭鄰帶領一萬精銳駐守原鳳陵、懷玉山的防地,其他七萬精兵都集結在新安一線,向占有湖州、蘭陵的祝昆達權勢逼進。洛伯源帶領一部武衛軍在新安、江寧之間策應,子陽雅蘭帶領一部武衛軍出江寧向東策應,逼近蘭陵。尉潦率青鳳騎至新安、崇義之間,與崇義李逸所帶領的清江衛戍軍一部,監督樊族動靜。

徐汝愚猜想張季道有能夠請出長叔寂,張仲道聽了,愣在那邊。

正讓祝昆達利誘不解的時候,樊族兵馬出餘杭、臨溪、烏程等城,向臨溪集結,集結起的雄師卻冇有去迎擊犯境的五校軍,反而背叛五校軍行進的線路,沿震澤湖,往東北而行。

祝白衍隻覺頸脖發緊,一時候無覺得計,說道:“三叔,你說如何是好?”

張仲道甕聲說道:“江寧權勢已成,汝愚便是以十二分的誠意去與陳預說和,陳預也不會信賴。天下能知汝愚心胸者,陳預算是此中一人,汝愚崛起江寧,心胸天下,焉會止於東南一隅?心胸天下者,已忘我交,固然不肯,這東海還是要取的。仲道願請去江寧行轅總管一職,為汝愚掃清北上停滯。”

徐汝愚拾階而上,走到長案之前,神采答覆安靜,顧視擺佈,聲音降落,說道:“外族寇境,陳氏仍存盤據之心,請諸公與我同謀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