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英雄誌_第九章 樊族易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

祝欽山持續說道:“民氣便是如此,各地駐軍冇有望風而降,已是非常的忠義了。”

“主公可知我在江寧的遭受?”

樊文龍端坐青棕駿上,望著遠方橫亙城視野裡的吳江水。超出吳江,便是吳州境內了。不知祝白衍會是如何的一番神采。

宜觀遠說道:“元氏避禍南平,以漢廷自居,南平奉其為正朔,以此為複辟之據,但是元矗真要加尊帝號,阻力倒是來自南平內部。”

在這支龐然行列的西側,在連接吳州與餘杭的官塘河上,數以千計的舟船順水北上,進入吳江,分出一批舟船橫在吳江之上,用繩索環扣,構成數十座舟橋。

鳳陵行營統轄五校、驍衛、宿衛三部兵馬,曆陽戰事結束以後,除肖烏野、李公麟帶領兩萬宿衛軍精銳到曆陽府西境設防,班昭鄰帶領一萬精銳駐守原鳳陵、懷玉山的防地,其他七萬精兵都集結在新安一線,向占有湖州、蘭陵的祝昆達權勢逼進。洛伯源帶領一部武衛軍在新安、江寧之間策應,子陽雅蘭帶領一部武衛軍出江寧向東策應,逼近蘭陵。尉潦率青鳳騎至新安、崇義之間,與崇義李逸所帶領的清江衛戍軍一部,監督樊族動靜。

進入十月下旬,停滯下來的越郡戰事讓新安四周的軍事變更攪動起來。

徐汝愚微微一歎,說道:“數月間,我佈下一招隱棋,如能得計,或許此時髦無需與東海兵戎相見。”稍稍一頓,神采刹時莊嚴起來,語音鏗然,“但是也需有與東海兵戎相見的籌辦。”

“樊文龍起兵倉促,必不能做好攻城的籌辦,吳州有五千兵馬足以守城,何況我們又不是死守,隻需讓徐汝愚曉得主公的分量便可……”

“此時萬不成離城可去,尉潦所率的青鳳騎不知行跡多時,焉知不是潛到吳州田野?”

祝白衍為防江寧從雍揚出兵渡江來襲,將兵力多擺設在江水沿岸,吳州、華亭、吳縣、望亭等與蘭陵、餘杭靠近的城池,卻無多少駐軍。

“為甚麼不聽調令,我是他們的主公啊?”

文先勇將青駿贈給徐汝愚欲害之。徐汝愚又將青駿贈給樊文龍,尚無疆場奔蹄的機遇。

祝欽山說道:“樊文龍是歸降江寧,現在連樊徹也歸降了江寧。”

“此時投降,隻是成全了樊文龍,於主公卻無益,說不定樊文龍會將主公當作他的功勞。江寧痛恨主公的人可不在少數,樊文龍大抵情願送這順水情麵……”

元矗嗎?徐汝愚想起秦鐘樹來,暗道:應當稱秦子卿了吧。元氏避到南平,去帝號已有半紀,內心的野念就像藏在地淵裡的地火一樣,燃著熊熊暗紅的火焰,從未有燃燒的時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