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錯:“厝”的假借字,磨刀石。
【註釋】
【原文】
又北二百八十裡,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泚水出焉,西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①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譯文】
【原文】
①文:斑紋,這裡指野獸的外相因多種色彩相間雜而閃現出的斑紋或斑點。題:額頭。
又北二百裡,曰北嶽之山,多枳棘①剛木②。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囂水,水中多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譯文】
【註釋】
【譯文】
再向北四百裡,便到了虢山的尾端,山上到處是美玉而冇有石頭。魚水從這裡發源,向西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斑紋斑斕的貝。
【譯文】
①:即鱔魚,俗稱黃鱔,體形如蛇,又長又圓又光滑,肉味鮮美。②梧:即琴。③疣:皮膚上的贅生物,俗稱瘊子。
又北二百裡,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薤①,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棠水。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耳麋身,其音如嗥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又能夠禦百毒。
再向北二百裡,是蔓聯山,山上冇有花草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猿猴,卻長著鬣毛,另有牛一樣的尾巴、長滿斑紋的雙臂、馬一樣的蹄子,一瞥見人就呼喚,叫作足訾,它叫的聲音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山中又有一種禽鳥,喜好成群棲息、結隊飛翔,尾巴與雌野雞類似,叫作。它叫的聲音便是本身稱呼的讀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風痹病。
【譯文】
【譯文】
再向北三百五十裡,是涿光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黃河。水中發展著很多鰼鰼魚,長得像普通的喜鵲,卻長有十隻翅膀,鱗甲全長在羽翅的尖端,收回的聲音與喜鵲的鳴叫類似,人豢養它能夠辟火,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人的黃疸病。山上到處是鬆樹和柏樹,而山下到處是棕樹和橿樹,山中的野獸以羚羊居多,禽鳥以蕃鳥居多。
【註釋】
【註釋】
【註釋】
又北二百裡,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禺①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蹄,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又北百八十裡,曰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盟主,一目,名曰諸犍,善吒①,行則銜其尾,居則蟠②其尾。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食之已嗌③痛,能夠已痸④。櫟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