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二百五十裡,曰眾獸之山,其上多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黃金,其獸多犀兕。
①不周之山:即不周山。據前人講,因為這座山的形狀出缺而不全麵的處所,是共工與顓頊爭帝位時發怒觸撞形成的,以是叫不周山。
【譯文】
【原文】
【原文】
①太牢:前人停止祭奠活動時,祭品所用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②嬰:據學者研討,嬰是用玉器祭奠神的專稱。③珪:同“圭”,一種玉器,長條形,上端三角狀,是古時朝聘、祭奠、喪葬所用的禮器之一。④毛牷:指祀神所用毛物牲口是團體全具的。
【原文】
①員:通“圓”。②柎:花萼由多少萼片構成,處在花的外輪,起庇護花芽的感化。
西南二百裡,曰鳥危之山,其陽多磬石,其陰多檀楮①,此中多女床②。鳥危之水出焉,西流注於赤水,此中多丹粟。
【註釋】
總計西方第二列山係的首尾,自鈐山起到萊山止,一共十七座山,路過四千一百四十裡。此中十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麵孔、馬的身子。另有七座山的山神都是人的麵孔、牛的身子,四隻腳和一條臂,拄著柺杖行走,這就是所謂的飛獸之神。祭奠這七位山神,在毛物頂用豬、羊為祭品,將其放在白茅草蓆上。彆的那十位山神,祭奠的典禮,在毛物頂用一隻公雞,祭奠神時不必用米做祭品;毛物駐用一隻正色雄雞。
【註釋】
【註釋】
①毛:指毛物,就是祭神所用的豬、雞、狗、羊、牛等畜禽。②少牢:當代稱祭奠用的豬和羊。③鈐:祭器名,或說是禱告的意義。
又西四百裡,曰薰吳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再向西四百裡,是薰吳山,山上冇有花草樹木,而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又西北四百二十裡,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麵而龍身,是與欽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崖。欽化為大鶚①,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②,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③,見即其邑④大旱。
再向西二百裡,是翠山,山上是富強的棕樹和楠木樹,山下到處是竹叢,山南麵盛產黃金、玉,山北麵有很多犛牛、羚羊、麝。山中的禽鳥大多是鳥,長得像普通的喜鵲,卻長著紅玄色羽毛和兩個腦袋、四隻腳,人養著它能夠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