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1_第19章 中山經(5)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又東四百裡,曰蛇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堊,其木多栒,多豫章,其草多嘉榮、少辛。有獸焉,其狀如狐,而白尾長耳,名狼,見則海內有兵。

【譯文】

再向東五百裡,是鬲山,山南麵盛產金,山北麵盛產紅色瑉石。蒲鷦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長江,水中有很多紅色玉石。山中的野獸以犀牛、大象、熊、羆最多,另有很多猿猴、長尾猿。

①蜼:據前人說是一種長尾巴猿猴,鼻孔朝上,尾巴分叉,天下雨時就本身吊掛在樹上,用尾巴塞住鼻孔。

又西二十裡,曰複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陽多黃金。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

再向東一百四十裡,是山,山南麵盛產美玉黃金,山北麵盛產鐵,這裡的草木以桃枝竹、牡荊樹、芭蕉樹最多。

【註釋】

【譯文】

①弞杻:杻樹的樹乾都是曲折的,而弞杻的樹乾長得比較直,分歧於普通的杻樹。

【原文】

總計荊山山係的首尾,自景山起到琴鼓山止,一共二十三座山,路過二千八百九十裡。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鳥的身子而人的麵孔。祭奠山神:在毛物頂用一隻公雞祭奠後埋上天下,並用一塊藻圭獻祭,祀神的米用稻米。驕山,是諸山之宗主。祭奠驕山山神:用進獻的美酒和豬、羊來祭奠而後埋上天下,在祀神的玉器頂用一塊玉璧。

【原文】

再向西南五十裡,是繁繢山,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楢樹和杻樹,而草大多是桃枝、端之類的小竹叢。

【原文】

再向東北一百五十裡,是朝歌山。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滎水,水中發展著很多人魚。山上有富強的梓樹、楠木樹,這裡的野獸以羚羊、麋鹿最多。山中有一種草,叫作莽草,能夠毒死魚。

①鼉:前人說是長得像蜥蜴,身上有斑紋鱗,大的長達二丈,皮能夠做鼓。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揚子鱷,俗稱豬婆龍。②夔牛:前人說是一種重達幾千斤的大牛。③:即錦雞。

又西二十裡,曰又原之山,其陽多青雘,其陰多鐵,其鳥多鵒。

【譯文】

【原文】

【譯文】

【原文】

【譯文】

又西五十裡,曰涿山,其木多榖柞杻,其陽多琈之玉。

【原文】

【註釋】

【原文】

中次一十一山經荊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東流注於濟;貺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漢,此中多蛟①。其上多鬆柏,其下多漆梓,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