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1_第14章 東山經(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註釋】

【原文】

【譯文】

【原文】

【譯文】

【譯文】

【譯文】

【譯文】

①蠵龜:也叫赤蠵龜,據前人說是一種大龜,甲有紋彩,像玳瑁而薄一些。

【原文】

①魚:即鰍魚,也寫成魚,長得像鱔魚,長約三四寸,扁尾巴,青玄色,冇有鱗甲而微有黏液。常潛居河湖池沼水田的泥土中,以是俗稱泥鰍或泥。②疣:一種小肉瘤,即長在人體皮膚上的小疙瘩,俗稱瘊子。

【譯文】

【原文】

【原文】

又東北二百裡,曰剡山,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麵。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原文】

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於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裡。其神狀皆獸身人麵載觡①。其祠:毛用一雞祈,嬰②用一璧瘞。

【原文】

再向南五百裡,是山,南麵鄰近水,從山上向東能夠瞥見湖澤。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淺顯的馬,卻長著羊一樣的眼睛、四隻角、牛一樣的尾巴,收回的聲音如同狗叫,叫作峳峳,在哪個國度呈現哪個國度裡就會有很多奸猾的政客。山中另有一種禽鳥,長得像野鴨子卻長著老鼠一樣的尾巴,善於攀登樹木,叫作絜鉤,在哪個國度呈現哪個國度裡就多次產生瘟疫。

【譯文】

【譯文】

【原文】

【原文】

【註釋】

【註釋】

【原文】

總計東方第二列山係的首尾,自空桑山起到山止,一共十七座山,路過六千六百四十裡。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野獸的身子人的麵孔,並且頭上戴著觡角。祭奠山神:在毛物頂用一隻雞獻祭,在祀神的玉器頂用一塊玉璧獻祭後埋上天下。

當代人用玉器祭奠神的專稱。

【註釋】

再向東南二百裡,是座欽山,山中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卻冇有石頭。師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皋澤,水中有很多魚,另有很多色采斑斕的貝。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小豬卻長著大獠牙,叫作當康,它收回的叫聲就是本身稱呼的讀音,一呈現天下就要大歉收。

【原文】

①榑木:即扶桑,神話傳說中的神木,葉似桑樹葉,長數千丈,粗二十圍,兩兩同根生,更相依倚,而太陽就是從這裡升起的。

又南水行五百裡,流沙三百裡,至於無皋之山,南望幼海,東望榑木①,無草木,多風。是山也,廣員百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