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_第6章 三字經(5)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解讀】

【解讀】

南北朝是中國汗青上的一段分裂期間,由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端,至隋滅南朝陳為止。南北兩勢,雖各有朝代更迭,但耐久保持對峙,以是稱為南北朝。南朝包含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朝,北朝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週五朝。這裡所指的宋與厥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不成混合,這裡“宋”的建國天子是劉裕,也稱劉宋。劉裕原為東晉大將軍,篡位後殺光前朝東晉皇族,厥後劉裕的禁軍首級蕭道成篡位勝利,把劉裕子孫殺光,變宋為齊。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一報還一報。

[1]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一期間,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2]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這一期間,因當時各諸侯國之間比年戰役而得名。[3]五霸: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4]七雄:指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個強國。

【註釋】

唐高祖[1],叛逆軍[2],除隋亂,創[3]國基[4]。

周平王東遷後,一統天下的職位早已名存實亡,而是“五霸”說了算。齊桓公是五霸之首,他重於鼎新,國力日趨強大。宋襄公幫忙了齊孝公登上了王位,並以講信譽、講仁義著稱。因為晉文公的父親把王位傳給了小兒子,晉文公前後在衛國、齊國、曹國、楚國過著十幾年顛沛流浪的餬口,後在秦國的幫忙下晉文公重新回到本身的國度當上了國君。現在的腐敗節也是發源於晉文公記念曾經幫過他的介子推“割股充饑”之恩。秦穆公是晉文公的嶽父,他任人唯賢,渴慕賢才。他用五張羊皮把當時在楚成王部下養馬的百裡奚換回,後成為秦穆公的賢臣。“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說的就是楚成王的一鳴驚人,成績霸業。

[1]北元魏:北魏是鮮卑族稱王,國號魏,後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元,也稱元魏。[2]宇文周:宇文覺代西魏稱帝,定都長安,國號周,史稱北周。[3]高齊:高洋代東魏稱帝,國號齊,史稱高齊、北齊。

【譯文】

《三國演義》全書描述了三國期間的政治軍事搏鬥風雲,反應了三國期間各種社會衝突的滲入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期間的汗青劇變,是我國度喻戶曉的一部古典小說,也是天下文學寶庫的一部分。作者羅貫中勝利地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如諸葛亮“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胸懷大義;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生信條;關羽的“威猛剛毅”“義薄雲天”;劉備的“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等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