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1]蜀: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魏:曹丕代替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3]吳:孫權在建業(今江蘇南京)稱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4]鼎:傳國的什物,意味國度政權。[5]迄:到。[6]兩晉:西晉和東晉的合稱,司馬炎代魏稱帝定都洛陽,是為西晉。西晉滅後,司馬睿重修政權在建康(今南京)即位,是為東晉。
劉秀插手綠林叛逆兵,以規複漢家軌製爲號令,在昆陽地區擊敗王莽主力軍,攻入長安城,放火燒了未央宮。以後,劉秀操縱赤眉叛逆兵與綠林軍間的衝突,削平盤據權勢,剿除各地豪強,規複天下同一。到了漢末期,外戚、寺人、士大夫之間相互進犯,各地軍閥操縱手中軍隊節製政權、相互爭鬥,軍閥混戰,王室無能。到漢獻帝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做了20多年的傀儡。直到曹操之子曹丕廢黜漢獻帝成為大魏天子,漢朝就滅亡了。
[1]光武:指光武帝劉秀。劉秀,字文叔,公元25年稱帝重修漢朝,史稱“光武複興”。[2]東漢:指光武帝定都洛陽,故稱東漢,之前為西漢。[3]獻:漢獻帝,東漢末代天子。
【譯文】
唐高祖[1],叛逆軍[2],除隋亂,創[3]國基[4]。
【譯文】
【譯文】
【譯文】
【解讀】
光武[1]興,為東漢[2],四百年,終究獻[3]。
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鼓起仁義之師,斷根隋朝各路之亂獲得天下,初創了大唐基業。
南北朝是中國汗青上的一段分裂期間,由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端,至隋滅南朝陳為止。南北兩勢,雖各有朝代更迭,但耐久保持對峙,以是稱為南北朝。南朝包含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朝,北朝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週五朝。這裡所指的宋與厥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不成混合,這裡“宋”的建國天子是劉裕,也稱劉宋。劉裕原為東晉大將軍,篡位後殺光前朝東晉皇族,厥後劉裕的禁軍首級蕭道成篡位勝利,把劉裕子孫殺光,變宋為齊。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一報還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