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荀
【名流】
【姓氏發源】
春秋時,魏國三伉大夫以後,後子孫改寫為杭姓。二源於傳說大禹治水後,厥後嗣有受封於餘航國,即餘杭,厥先人改航為杭,後即有杭姓。
【名流】
【姓氏發源】
鬱鬆年,字萬枝,號泰峰,一作泰豐,清上海人。清末大船商。愛好藏書。藏印有“泰峰”、“曾氏鬱泰峰家”、“泰峰所藏書”、“泰峰所藏善本”等。
邢昺,字叔明,宋朝濟陰郡人。官至禮部尚書。參與校定三《禮》、三《傳》等。
【名流】
【姓氏發源】
【名流】
【名流】
洪皓,字光弼,南宋鄱陽人。曾任寧海主簿,恤窮戶,減賦稅,得民氣。後出使金國,被扣十五年,始終不平,與蘇武齊名。
周宣王期間的大臣尹吉父,南征北戰,立有軍功,厥先人遂以吉字為姓。
【姓氏發源】
石崇,字季倫,西晉文學家。
惠崇,建陽(現福建建陽)人,北宋和尚、畫家。作畫有《春江老景》,後被蘇軾於畫上提詩《惠崇春江曉景》,此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尤其先人獎飾。
【姓氏發源】
西周時有太叔受封於共國(現河南輝縣),世稱共伯。春秋時,被衛國所滅後,厥後遂以共為姓。另在唐朝之前,為避仇避禍,一些“共”氏家屬加水旁,改姓“洪”。三源於豫章有弘氏(一說宏氏),因避宋朝時名諱,改同音“洪”姓。又有曲阿弘氏也因避諱改姓洪。
春秋時齊國丁公伋的宗子季子,讓國位給其弟叔乙,本身食邑於崔邑(現山東章丘),厥後遂有以崔為姓。
【姓氏發源】
【姓氏發源】
鄧
【姓氏發源】
包
周朝時,周穆王設有官職左史戎父;春秋時,楚靈王設有官職左史倚相,他們的子孫後代遂有以左為姓。
【姓氏發源】
夏朝少康帝時,封其庶子於會稽,厥後嗣後遷至譙郡嵇山(現安徽宿縣),稽與嵇音同,厥後遂有以嵇為姓。
包鹹,東漢會稽人,少學魯詩、《論語》。後入宮教太子《論語》,官至大鴻臚。
【姓氏發源】
【名流】
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於鄧國(現河南鄧州),世稱鄧侯。鄧國被楚國所滅後,其子孫遂以國名鄧為姓。因鄧姓為曼季後嗣,也說鄧姓源於曼姓。二源於五代南唐後主李煜第八子李從鎰,曾受封為鄧王。南唐亡後,厥後以父封地名鄧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