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_第147節軍火買賣(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從雍正驅洋以後,北堂空落已久,道光二十四年雖有弛禁之旨,卻也隻是在五口互市港口,京中卻還是不答應佈道的。

“我想,”他又說,“大抵照如許的說法,應當能夠征得同意。然後,我再轉到羅馬去見教皇,事無不成。”

賜第是由聖祖親身檢閱皇城輿圖所選定的,就在三座門外街南的蠶池口。三座門內,西苑的西北一隅,在明朝是世宗玄修之地的仁壽宮,宮側則是皇後親蠶之處,有先蠶壇、采桑壇、具服殿、蠶室等等修建。洗桑浴蠶有池,由宮牆外引西山之水入池的口兒,即名為蠶池口,那邊有一座雲機廟,是明朝宮人織錦的工廠。入清之初,大半燒燬,但卻留下好些當年側近之臣的賜第。聖祖挑了一座最好的,賜給法國教士,並且指派工部的司官和工匠,照教士的意義,點竄成上帝教堂的式樣,落款‘仁慈堂’,表示感戴聖祖的仁慈。

“第一,”伯明翰說,“要請中國當局給我一份委任書,作為憑據;第二,我到了巴黎,先要聯絡幾位馳名譽的人士,要求他們幫手;第三,見了法國上帝教會的會長,我想能夠如許說……。”

“你錯了。”借如許的機遇,天子恰好給世人宣講一番:“英人所求不過‘利’之一字,你們覺得他們隻是為了鴉片一物而輕發虎狼的嗎?不是的。他們隻是為了在我中華打劫更大的好處罷了。”他說:“而好處之得,最可滿足英人貪慾之壑的,便是軍器二字。我大清有瞭如許的需索,嘿。你們等著看吧,不但是英國人,怕是四方蠻夷都要主動登門了。”

“倒也不能如許說,”伯明翰賣了個關子,他說:“這件事如果但願勝利,隻要派人到巴黎,與北堂所屬教會的會長籌議,獲得他的答應,法國人想來就不會再禁止了。”

第147節軍器買賣(1)

旁的事奕欣插不上話,隻是在一邊跪聽,心中也自佩服,聽天子和世人措置國事既快速又清楚明白,幾句話的工夫就將本身聽來非常龐大的事物摒擋的清清楚楚。

和身邊的寶鋆、李鴻章商討了幾句,“聽伯明翰的話不像是在推搪對付,此事臨時擱置,還是問問他們皇上念茲在茲的火炮之事吧?”

伯明翰倒冇有想到中國人會提出如許的要求,思慮了半晌,他說:“我是英國人,但是我信奉上帝教,以教友的資格,倒也能夠去說。”

“如果請特使先生特地去辦此事,不曉得特使先生可有成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