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_第103節 鹽務積弊(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那好吧,三日之功,可夠了嗎?”

鹽差是差事而不是官,按例每年放一次,當年曹寅以江寧織造持續派鹽差十年之久,大清朝有史以來他算是頭一份了――有看過《紅樓夢》的讀者,應當很能夠從書中描述的繁華名勝猜測出鹽差是一個如何樣的闊差事了。能夠和鹽差相媲美的,約莫隻要川東道了(關於這一份差事,後文詳見)。

“這,當然是以水陸為主。”

除了在揚州辦公事的兩淮鹽運使以外,各省也有鹽務官員,一來是賣力緝私,二來是賣力官督商銷等事物。說來這都是欺人之談,先說緝私,私鹽眾多,鹽梟猖獗,乃相稱繫到一省的治安,便是督撫大員也束手無策,一介鹽務,文弱墨客,手中又無兵權,又無財權,能‘緝’甚麼‘私’?

如果已經繳過鹽課的(就是說已經上過稅的),那就更好了:如許的環境還能夠按例補運,在官方的筆墨上稱之為‘淹銷’,最關頭的是,這類補運的份額,都是免稅的也就是說,一船鹽,能夠賣到兩到三船的代價。以是在嘉道兩朝,常常有‘放生’之事產生,厥後朝廷學乖了,非常當真的查處此類變亂,鹽商們才略微的斂跡匿行一點。

“老夫和老兄想得一樣。”龔裕說:“運河入長江,一起儘是膏腴之地,私梟猖獗,也難怪皇上起火。老夫想,擒賊擒王,如果能夠找到最大的鹽梟抓一批,殺一批,想來,這鹽課稅源,當會清淨很多了吧?”

病毒性傳染形成的淋湊趣腫大,這是孩子病情的最後確診環境,用了一種叫甚麼‘尼龍’的含激素類藥物,發熱的症狀終究被按捺了。

“夠了,夠了。”

巡鹽禦史的職責籠統來講是催課緝私,調度產銷。到了康熙六年,這類本來存在的意義已經蕩然無存,而成為了天下聞名的一項超等肥差因為如許,也就不必專派禦史巡查,而改成派六部司員。而每一個輪到任事的部員,無不歡天喜地,誰都曉得,一任鹽政做下來,不但統統的京債可清,猶能夠大大的發一筆橫財――這類安排近乎成為一種嘉獎的手腕了。到了康熙十二年,又加派外務府官員為鹽差。

鹽政是疇前明巡鹽禦史演變而來,明朝的禦史權力極大,小事能夠當時定奪,大事也能夠先行措置,隨後再向天子稟報。乃至能夠憑禦賜的‘尚方寶劍’行駛先斬後奏的權力。到了清朝打消了巡城禦史的設置,其實在明末,就已經改設為久駐常任的巡撫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