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_第103節 鹽務積弊(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朗平兄,平心而論,那位都老爺摺子中的話也一定是虛妄。依你來看,這緝私一途,是以水陸,還是水路為重?”

把富森請過府衙,見禮以後,安排人奉上茶水,在坐的除了他們兩個,另有勞崇光和劉炳章,幾小我酬酢了幾句,龔裕開門見山的說道:“朗平老兄,皇上在旨意中交代得清楚明白,漢口兩岸的匣費,都要減少,不過減到一個甚麼程度,卻冇有章程,你老兄身為本身鹽務,可就都要你一手摒擋啊。”

富森轉了幾下眸子,故意扯謊矇蔽疇昔這一節,又曉得龔裕不是兩眼烏黑,胸無點墨如同裕泰那般,怕是蒙不疇昔;詳細說,這此中千頭萬緒又如何提及?當下掉了個花槍:“請容卑職數日,待到查探清楚,再來稟明撫台大人。”

富森的內心倒是打著彆的的策畫,京中的事情他不曉得,也想不到勞崇光會在這件事上扯謊,他在揣摩對方的話,所謂‘難辦’是指人還是事?如果說人,非論是上摺子的‘都老爺’還是軍機處,都和他冇有乾係;如果說事情,是在筆桿上耍一些花腔,將此事對付疇昔呢,還是真的要辦出個起落來?這些都要弄個清楚。並且,湖北和兩江之間的公事來往,和本身卻冇有很大的相乾。內心想著,他很沉著的點點頭,卻冇有說話。

再一個便是官督商銷。大清的鹽製因循自明朝的綱鹽製,用明天的話來解釋也就是:選定處所銷鹽,由鹽商包乾的賣力製。如果每一年額定的鹽引不能夠數,則鹽課就要遭到很大的影響,以是定下官督商銷的軌製,這個官在兩淮就是鹽政,在其他各省,就是鹽務專責。

“老夫和老兄想得一樣。”龔裕說:“運河入長江,一起儘是膏腴之地,私梟猖獗,也難怪皇上起火。老夫想,擒賊擒王,如果能夠找到最大的鹽梟抓一批,殺一批,想來,這鹽課稅源,當會清淨很多了吧?”

“夠了,夠了。”

龔裕點點頭,落拓的端起了茶杯,門下的戈什哈瞥見了,拉長了嗓子高呼一聲:“送客”

因為以上的原因,便是正行的鹽商,也不得反麵私梟打交道,此中有個叫陳醉月的,就是相稱馳名的一個大鹽梟。

巡鹽禦史的職責籠統來講是催課緝私,調度產銷。到了康熙六年,這類本來存在的意義已經蕩然無存,而成為了天下聞名的一項超等肥差因為如許,也就不必專派禦史巡查,而改成派六部司員。而每一個輪到任事的部員,無不歡天喜地,誰都曉得,一任鹽政做下來,不但統統的京債可清,猶能夠大大的發一筆橫財――這類安排近乎成為一種嘉獎的手腕了。到了康熙十二年,又加派外務府官員為鹽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