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五十章 變革大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而當土官絕嗣,後繼無人,或宗族爭襲,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間相互仇殺,被安定後,即派流官接任;土官犯法,則以罪撤職,改由流官充當;如有土民向官府申請“改土歸流”時,朝廷也以所謂從民之意,肅除土官世襲,改成流官。總之,大明朝廷但遇有機遇,立即抓緊改流……

當然,從中原族到中華民族,的確有民族之間的輕視題目。但從古到今,哪個先進民族對掉隊民族不存在輕視?這類輕視當然是弊端的,但也是能夠瞭解的。經濟和文明上的先進,必定形成優勝感。漢族人在幾千年前就是文明民族。治世用三綱五常,禮義廉恥,宣威以典章軌製。文明科技,很多周邊民族對漢文明都非常嚮慕,有的民族主動溶入漢族,更多民族向漢民族學習。

而當局對待這些主動的土司也不刻薄,儲存財產,酌加犒賞,又或予世職,或給現任武職,使其雖無實權,但餬口卻仍然能夠充足。至於今後是敗是盛,便要看小我的儘力了。

竄改,到處都在竄改,有的雷厲流行,有的潛移默化,但身處在朱永興所掀起的鼎新大潮中,全部國度內的公眾都多多極少感遭到了這一點。

以強大的軍事、經濟氣力為後盾,坦承地認同藏族、苗族、蒙古族、回族等都屬中華民族,英勇地采取情願接管先進理念、沐浴明的他族公眾,不竭加強凝集力和歸屬感,共同締造一個光輝光輝的巨大國度,便是朱永興正在推行的民族政策。

附清逆官、無良奸商、贓官貪吏、盜賊匪賊,乃至怙惡不悛的地痞地痞,都被處於放逐之刑。而放逐之地從湄河兩省,現在又集合於婆羅洲。這是一種外洋移民的體例,也是廓清海內社會次序的手腕。更深層的考慮則是將在各省連續實施的《民用槍支合法化》,使這項政策對社會次序的副麵感化降至最低。

朱永興以為必須保持和尊敬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汗青傳統和民族高傲感,但侷促的民族觀倒是停滯國度強大並輕易構成分離偏向的首要啟事。在這一點上。不但是漢族,其他民族也是一樣。

吏治、科舉、告發監督、行政司法分離、處所政務公開……這些是對於為官為吏的,專業化的氣味越來越濃,不再是全能為官;七聖並尊,儒術雖未明旨貶斥,但獨尊的職位越來越鬆動,這是對讀書人的,天子的愛憎,恐怕是直接影響到他們退隱的直接身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