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征救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荷蘭在台灣隻要一千多名,分駐於沙洲上建立的熱蘭遮城堡和在隔灣(當時稱大員灣)相對的台灣本島上的普羅文查堡,海麵有以赫克托號為主的四條戰艦。論氣力,天然冇法抵擋鄭勝利所率的雄師。

當然,朱永興曉得加大東征的力度並不能獲得充足的好處,起碼在短期內安設大量流浪失所的本地百姓會給財務帶來龐大的壓力。但戰役並不能隻考慮投入與收成的好處比,麵對百姓的磨難,朱永興還做不到無動於衷,隻以力所不及來自我安撫。

貴州的吳三桂正忙於運營、穩固,臨時構不成威脅,這使朱永興能夠抽調五千滇省軍隊聲援廣西;擴大國債的發行麵,商團、官方的籌措,再加上其他各項收益,也足以支撐明軍再度擴大,並加強武備。

“……海濱遷民,初時帶有銀米及錙重,變賣尚可支撐。日久囊空,既苦餬口無資,又苦居住無處。流浪困迫……餬口無策,丐食無門,賣身無所。展轉待斃,慘不忍言……”

但朱永興就是頂著壓力推行下去了,如許做的好處不但僅是讓老百姓曉得戰役停止的狀況,讓他們感到戰役與本身是有關的;更因為那些獲得功名的隻配教私塾的傢夥的戴德戴德,使朱永興在底層百姓中也獲得了好名聲。

朱永興每次唸到這首詩都感覺胸中鬱氣難吐,悲忿難平。吾國吾民啊,何致受此苛虐?幾十萬,上百萬的生命,使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就這麼落空。固然他不能挽救統統人,但他嘗試了,儘力了,便問心無愧。

跟著冒死逃至明統區的本地百姓的哭訴,南明當局開動了鼓吹機器,已經遍及各州裡村的佈告板,通過任務鼓吹員,通過當局構造的本地百姓抱怨團的巡迴,將清廷的罪罪過動傳播於官方各處。

當然,朱永興另有著彆的的考慮,便是但願能幫忙鄭勝利早日光複台灣,而不必象汗青上那樣耗時一年不足。如果鄭軍能早日騰脫手來,或許會使對清廷的決策遷海深為不滿的鄭勝利采納反擊行動。並且,光複台灣以後,鄭勝利必然要運營開辟,便可“馳令各處,收本地之殘民,移我東土,斥地草萊,互助耕作,養精蓄銳……”

“延平王那邊還冇有資訊嗎?”朱永興接過諜報彙總,並冇有頓時閱看,而是先開口扣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