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征救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固然朱永興對於鄭勝利的私心感到不滿,仍然派出了炮兵和工兵助陣。彆的不說,光是打擊侵犯者,使台灣迴歸故國,他便責無旁貸。

這既是聲討控告,又是鼓吹鼓勵。曉得清統區公眾的苦。纔會珍惜明統區的寬鬆和安寧。

“天寒日又西,男婦相扶攜。去去將安閒?掩麵道旁啼。胡騎嚴驅遣,不日不容稽。務使瀕海土,鞠為茂草萋。富者忽焉貧,貧者誰提撕?欲漁無深淵,欲畊無廣畦。本地憂人滿,婦姑應勃谿。聚眾易生亂,矧為饑所擠。聞將鑿長塹,置戍列鼓鼙。防海如防邊,勞苦及旄倪。既喪樂生心,潰決誰能堤。”

一名頭髮斑白的同秀才這幾天每到宣講時候都站在村中佈告牌前,向著村民們報告著清廷本地遷界的罪過,每次都淚流滿麵,“百姓何辜。受此苛虐?如此暴行,尚稱保全民生,真是不知何之為恥?”

“……海濱遷民,初時帶有銀米及錙重,變賣尚可支撐。日久囊空,既苦餬口無資,又苦居住無處。流浪困迫……餬口無策,丐食無門,賣身無所。展轉待斃,慘不忍言……”

決意東征有氣憤的成分,但卻不是打動的決定。東征已經開端,朱永興隻不過是在衡量全部情勢下加大了力度罷了。

但事情會如此輕易嗎?朱永興點了點頭,翻開檔案,細心瀏覽起來。

順治十二年下達《禁海令》,順治十七年下達《遷海令》,亦稱《遷界令》,是《禁海令》的擴大和彌補,更加峻厲殘暴。

老頭兒連連頓足捶胸,痛心疾首地叫道:“百萬億眾生靈啊,亦是我中原子民,委而棄之,誰之罪也?今殿下決誌東征,既為萬億子民,亦為我、你、大師。若不驅除韃虜,光複皇明,哪能得悠長安樂?殿下是借糧、借餉啊,又不象韃虜暴掠強奪。大師能吃飽飯了,也暫無流浪顛沛之戰役痛苦,便當互助我軍,整甲而東,救本地之殘民,滅殘暴之虜醜,得子孫萬世之安、之福……”

在明統區的各個處所,近似的景象在不竭重現,近似的話語在不竭灌輸。明統區的軟氣力在此次動員中獲得了揭示,這得益於當局一年多來的扶植。將延恩箱、招諫箱、登聞鼓由安南推行至全數統治區,朱永興還下了一個諭令,便是在各村各鎮設置佈告牌,將公佈的政令、敵我的意向、比來的戰事等動靜廣而告之。

“令下本日。挈妻負子載門路。處其居室,放火燃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本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火焚二個月,慘不成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