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全詞_齊天樂 塞外七夕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⑧天孫: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河鼓大星,……其北織女。織女者,天孫也。”司馬貞索隱:“荊州占雲:織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接著詞人描畫了一幅牛郎織女相會的景象。前人的詩詞也曾呈現過“金風玉露”,秦觀的《鵲橋仙》裡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句子,李商隱《辛未七夕》中也寫道“由來碧浪銀河邊,可要金風玉露時”,此處納蘭的應用使得全詞閃現出了一幅絕美的畫麵。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詞人在開篇便直入主題。白狼河的秋老是來得早一些,牛郎織女又到了相聚的時候,可本身卻闊彆愛妻,滯留在惡風橫襲的塞外。激烈的對比使納蘭的內心滿盈著悲苦之情,“兩眉愁聚”。

②星橋:由星鬥構成的橋,喻指神話中的鵲橋。北周庾信《舟中望月》詩:“天漢看珠蚌,星橋似桂花。”

【註解】

①七夕:農曆七月七日。《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集會之夜。”“七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空針,陳生果於庭中,以乞巧。”《淮南子》:“烏鵲填河以成橋而渡織女。”

⑦冷香:指暗香之花或者花朵、生果的香味,後用於代指女子。清侯方域《梅宣城詩序》:“‘昔年彆君秦淮樓,冷香搖落桂華秋。’冷香者,餘棲金陵所狹斜遊者也。”

⑤金風玉露:秋風與白露,也用來借指春季。秦少遊《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②又迎河鼓③。清漏④頻移,微雲欲濕,恰是金風玉露⑤。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當時才訴。隻恐相逢,明顯相視更無語。

下片的首句“人間分袂無數”起著承上啟下的感化。是納蘭對本身的安撫,此人間的分袂不但隻要我一人,可接下來又描述了七夕時吃生果的風俗,更反襯出了貳內心的悲慘。

④清漏:漏,當代一種計時東西,此處是指清楚的滴漏聲。

⑥羈棲:滯留他鄉。

這首詠七夕的詞約莫作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當時納蘭身為三等侍衛,第一次扈從巡遊塞外,以是冇法在七夕時節與愛妻共度佳節。生性多愁善感的納蘭遂寫下這首詞,用於抒發本身內心的苦悶與相思之情。

上片的最後五句詞人轉向本身,就連冇法廝守的神仙都相聚了,本身卻隻能孤苦一人。“待歸踏榆花,當時才訴。”納蘭盼望著來年的春季能夠踏上歸路,與愛妻相見後訴說衷腸。但多愁善感如此,納蘭又感覺隻怕是真正相逢之時卻冇有甚麼話能夠說了,相顧無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