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也說得通……”世人麵麵相覷,小仙師說的彷彿有事理,但實際上,大夥兒卻冇有近似的經曆,官府有任務?這詞兒還真夠新奇的。
“照這麼說的話……三五日內,海上就要起大風了,雨,說不定明天就要下了,老神仙那般法力都擋不住……這老天是不給人活路了嗎?”
李時珍笑答道:“是啊,常常上山采藥、砍柴的都得有所體味,如果上山逢大雨,是很輕易出不測的,前麵那兩句是我入浙後學的,如何?有甚麼不對的嗎?”
“小仙師,人還好說,可目睹就要秋收了,人走了,莊稼如何辦呐?”
“固然我爹一力逼我讀經史,但他外出采藥的時候,我也有跟著,也曉得點觀天辨識氣候的知識。俗話說:久晴西風雨,我乘舟入浙已有五六日,每日所見都是好天,而這兩天西風又起,這不恰是落雨的征象麼?”
……
劉同壽理直氣壯的說道:“當然了,官府衙門不就是為民做主,為天子牧守百姓的機構嗎?論情論理,防災救災的事情都應當是他們的任務,莫非不對嗎?”
“是,哦,不是啊?水患不是老神仙說的嗎?”李時珍被他搞得有些胡塗,但還是詳細的解釋了一番。
劉同壽當機立斷,朗聲道:“事不宜遲,大師清算一下,我們立即去縣城,將這些環境稟報給知縣大人。某地遭了災,朝廷不是應當給撫卹嗎?秋賦天然也是要減少或者免除的,有了衙門的名義,大師歸去後,也更輕易壓服家裡人了。”
“東壁兄,你說有水患要產生?”劉同壽驚奇了,彆說你現在還冇生長為汗青上阿誰神醫,就算是,神醫應當也冇有夜觀天象的技術吧?阿誰明顯就是諸葛亮那種半仙的絕技啊?
劉同壽先前訪問時,有那心機轉得快的,就已經感受不安了,這時一聽這話,世人的心都涼了半截。
算了,說了總比不說強,歸合法初的說法中也有後門在,倒也算不上出爾反爾。
“所謂:無風現長浪,不久風必狂。無風起橫浪,三日颶風降。”李時珍向北指指,又道:“過錢塘時,海麵無風,但海潮卻頻起,應是有大風之象,陸上有雨,海上大風,又有老神仙的規語在,這些跡象不恰是水患之兆嗎?”
“是啊,就是要下雨的模樣,不過冇甚麼可擔憂的,夏秋之季,老是要下點雨纔好,多虧老神仙的保佑,纔有這風調雨順的好日子啊,小仙師,您彆走啊,我另有事想跟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