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國師_第26章 未雨綢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賢弟儘管去……”一句話還冇說完,卻見小羽士的身影已經遠去了,李時珍茫然回顧,本身莫非說錯了甚麼嗎?

“那……”劉同壽撓撓頭,一攤手道:“搶收,隻能靠搶收了,歸正莊稼已經差未幾熟了,也不會一下雨一颳風,頓時就變成水患,現在搶收還來得及。”

“是,哦,不是啊?水患不是老神仙說的嗎?”李時珍被他搞得有些胡塗,但還是詳細的解釋了一番。

見他神采有異,李時珍隻當他擔憂老道的安危,趕緊出言欣喜:“同壽兄弟勿憂,老神仙法力高強,道行深厚,自是吉人天相,應當是無妨的。人力偶然而儘,上天降災,畢竟難以儘數消弭,老是要有點餘波的……”

但是,要如何辦呢?現在改口?那也不可,老道的屍身都埋了,想再來一次木偶戲是不成能的,而本身如果以托夢為名,出爾反爾,這些人又會服從嗎?

真的假的,莫非是哥引發的胡蝶效應?還是汗青上本來就有這回事,不幸被哥的烏鴉嘴給說中了?劉同壽有點亂。嘉靖元年那樣的大災應當不會重演,但是否有範圍比較小的,他就冇法肯定了,他不是研討汗青的,淺顯範圍的天災也壓根不會被記錄在史乘上。

“……搶收。”世人對視一眼,眼中都儘是苦澀,隨即哀歎成了一片,“也隻能這麼辦了,但是……繳過了秋賦,又要重修故裡,來歲的日子可如何過啊?”

算了,說了總比不說強,歸合法初的說法中也有後門在,倒也算不上出爾反爾。

所謂忠告順耳,本身假托夢之名做功德幫手,都冇題目,但換成說話災害,那就不好說了。東山這邊的題目倒還不大,可在外埠百姓當中,本身可冇有一呼百諾的聲望,望著那一張張渾厚的笑容,劉同壽頭大如鬥。

訪問的成果都是壞動靜,李時珍說的那些跡象,上虞的百姓也都發明瞭,隻是因為本身編織的神話,卻都冇有進步警戒,這如果然有水患來了,那……就是本身害了他們啊!

“東壁兄說的是……”劉同壽扯扯嘴角,勉強暴露了一個淺笑,跟神醫稱兄道弟帶來的鎮靜已經一掃而空,他又問道:“東壁兄,你說是俗話說……莫非這是民諺嗎?”

“隻是颳風下雨罷了,誰又敢肯定會有水患?莫不如等等看再說,或許事情冇那麼糟糕呢?”也有人抱著幸運心機,這話一出口,竟然博得了很多人的擁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