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_第44章 裝備火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就在周雲為魯密銃的呈現而欣喜不已時,又聽到張蒼的驚呼聲:“虎蹲炮?”

安排好三房職員持續盤點後,世人便各自歸去歇息。

現在火銃下發,全軍一片歡娛。

鳥銃引入明朝後,被兵仗局大量仿造,逐步成為明軍的製式火器,不管是清軍、明軍還是大順軍,幾近都在利用。

最後,戚繼光在東南本地與倭寇作戰時,發明鳥銃能力小,難以抵抗大隊倭寇,而佛朗機炮又較重,倒黴於行軍作戰。

周雲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劉良佐轉頭看向周雲,問道:“不知大人此言何意?”

戶房、兵房、工房的小吏們敏捷開端盤點數據。

他本覺得這批物質中隻要鳥銃,冇想到竟有魯密銃,這可真是不測之喜。

張蒼鎮靜地又叫了一聲:“旅帥,有兩門虎蹲炮呢!”

為彌補這些本國火器的缺點,虎蹲炮應運而生。

他拿起一支火銃,在火把搖擺的光芒下,細心打量起來。

他從未想過這批物質中還會有炮,這的確是欣喜中的欣喜。

在與倭寇的耐久鬥爭中,兵器家們按照實際作戰需求創製了虎蹲炮。

周雲將火器營的每個連分紅三排,排成三段擊的行列,剛好一排50人,如此一來,一個營一次齊射就是250槍,三個營一次齊射便是750槍。

周雲曾經從範村的範永年那邊要來的500杆火銃,便是鳥銃。

近衛二團本來隻要三個營,自從輔兵調去駐守各關隘後,又抓緊招募了兩個營,現在達到了五個營。

周雲暗自感慨:這張蒼定是個有故事之人。

此中一二三營是火器營,其他兩營則是通例的長槍和刀盾營。

不但是他,州衙六部中的兵、戶、工房,另有軍隊的後勤職員以及軍事將領們,也都在翹首以盼。

周雲等人見物質已安然到達,數量也非常可觀,高懸的心終究放下。

次日淩晨,三房東事將連夜盤點的數量呈給周雲。

每天,校場上乒乒乓乓之聲不斷於耳,火銃擊發時產生的煙霧滿盈全部校場,刺鼻的硫磺味四周飄散。

如此循環來去,擋住對方千人衝鋒範圍的敵軍,該當不成題目。

周雲安排好押送糧草的民夫和兩個連的兵士後,便叫來劉良佐,讓他代理本身措置州衙事件。

魯密銃他天然曉得,不過他手中剛拿的是鳥銃,並非魯密銃。

在鐵礦中間旁一座修建得極其氣度的宅院內,一名嚴肅的老者正坐在首位,聽著下首站著之人的稟報:“老爺,州城外的衛所駐軍前幾天新到了一批物質,內裡有很多的火器和糧草設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