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_第44章 裝備火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周雲安排好押送糧草的民夫和兩個連的兵士後,便叫來劉良佐,讓他代理本身措置州衙事件。

押送物質的車隊在夜幕覆蓋大地時,才緩緩到達澤州城。

當看到車隊前麵的一車車火槍彈藥時,周雲笑得合不攏嘴。

為彌補這些本國火器的缺點,虎蹲炮應運而生。

如此循環來去,擋住對方千人衝鋒範圍的敵軍,該當不成題目。

戶房、兵房、工房的小吏們敏捷開端盤點數據。

魯密銃,乃是明朝傑出火器研製家趙士楨改進而成,其原型是土耳其魯密國(奧斯曼帝國)進貢的火繩槍。

周雲拿過張蒼手中的魯密銃,感受這槍有些沉重且太長,竟比後代的長槍三八步槍加上刺刀還要長。

這魯密銃約重七八斤,也有的重六斤,長度約六七尺,發射構造奇妙地設置在床裡。

他從未想過這批物質中還會有炮,這的確是欣喜中的欣喜。

鳥銃引入明朝後,被兵仗局大量仿造,逐步成為明軍的製式火器,不管是清軍、明軍還是大順軍,幾近都在利用。

次日淩晨,三房東事將連夜盤點的數量呈給周雲。

每天,校場上乒乒乓乓之聲不斷於耳,火銃擊發時產生的煙霧滿盈全部校場,刺鼻的硫磺味四周飄散。

不過,他此時心中也出現一絲獵奇,這張蒼為何對這些火器如此熟諳,一眼就能叫著名字?

鳥銃,也就是火繩槍,早在永樂年間經倭寇之手從西洋傳入中國。

劉良佐如有所思地點點頭:“大人放心,部屬定當竭儘儘力完成大人交代之事。”

周雲每天都和兵士們一起協同演練,細心揣摩火器營如何列隊、長槍兵與刀盾兵如何相互保護和跟進、馬隊又該如何共同火器營作戰等。

周雲站在一旁,親眼看著那一車車的糧食和兵器設備,臉上綻放出光輝的笑容。

喜好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請大師保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其大抵構造包含銃管、銃身、槍機、扳機等,槍機可繞軸扭轉,一端連著扳機,一端夾持著顛末特彆措置的燃燒火繩。

周雲是從後代軍隊穿越而來之人,對槍械有著特彆的感情,各種槍支知識都有所瀏覽。

此前,一二營因冇有火器,兵士們隻能每天拿著長槍吊石頭,以此來練習臂力和持槍穩定性,這類練習古板有趣。

當動靜傳來,車隊已進入澤州城,停在原招兵處——現在的軍火局臨時營地時,周雲當即解纜,急倉促地前去檢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