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凡人_第五十二章 李玉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玉鳳聞言麵帶淒色,回道:“家父李青衫,幼時即通樂律,常有望景即歌、聞聲起舞之行。十三歲迷上了琵琶,自此同寢同榻,同飲共食,珍若手足。先祖乃是有功名之人,斥其不務正業,痛責了一番,將其琵琶付之一炬。遂與家屬分裂,遠走他鄉,單身浪蕩於歌肆樂坊,四周看望樂手參議琴技。終在十八歲那年琴藝大成,名動九州,十九歲又進到宮中,為司樂坊首坐。

世人憐他淒苦,允她獻藝。玉鳳便於外間取來琵琶,又在廳中圓凳上坐定。世人觀其琵琶,通體為紫檀製成,琴馬處則為象牙,牙刻書畫,橫刻筆墨,另鑲虎魄瑪瑙多少。琴麵、琴背儘顯古態,倒是通體透亮,光彩自升,毫不凡品。

玄月十一日,停辦了一天的花魁大賽在鳳棲樓重新開賽。參賽女人們已曉得現在的停止方已從百花樓變成了鳳棲樓,如果被選花魁還能在鳳棲樓掛牌,每天躺著不動就能拿到一千兩月例銀子,心中更是衝動,已近狂熱。

世人聽她如此一說,心中便有些慘淡,難怪其麵色憂愁,原是得誌之人。

先由劉公公佳耦點評其儀容,自是冇甚嘉話。張楊又問其技藝,女子言:無他,唯琵琶尚可。

家父葬了知音,攜此琵琶與我母女四周遊曆,遍尋琵琶高人。此琴一出,聲震天下,有閹黨虎倀出銀十萬欲購此琴,家父不從,慘遭讒諂,投入詔獄。家母各式辦理,方得生還,出獄後傷疾並重,吐血而亡。家母為保此琴,攜奴遠走避禍,長年困苦馳驅,流浪展轉,在奴家十四歲上亦與世長辭。奴家少時生得有幾分姿色,委身於一大族後輩,厥後……唉!”

前麵已經提到,歐陽婉人才自是無可抉剔,作為鳳棲樓的頭牌美人,才藝亦是無庸置疑,全票通過進級,不在話下。

張揚心中感慨,此曲已失傳數百年,本日由此琴妓奏出,終究複見天日,說道:“此三章李女人於那邊習得,可有樂譜?”

玉鳳拭乾淚痕,答道:“回張公子,恰是此人。”

閒話少說,讓我們重歸賽場。

李玉鳳見他神采落寞,說道:“此曲奴家已有五年未彈,本日彈來有些生澀。且奴家琴技與家父天差地遠,未及其十之一二,請張公子斧正。”

張揚也跟著問道:“令尊何人?於那邊得此琵琶”

玉鳳這套曲子中融會了三支琵琶名曲,楊雲自是聞所未聞,隻感覺這琵琶聲中有景有物,有人有事,另有浩繁起承轉合,說不出的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