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凡人_第五十二章 李玉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兩套武曲合奏此時應已全奏完了,世人一動也不動,呆坐當場,玉鳳手指卻又是一挑,重新彈奏起來。

李玉鳳聞言麵帶淒色,回道:“家父李青衫,幼時即通樂律,常有望景即歌、聞聲起舞之行。十三歲迷上了琵琶,自此同寢同榻,同飲共食,珍若手足。先祖乃是有功名之人,斥其不務正業,痛責了一番,將其琵琶付之一炬。遂與家屬分裂,遠走他鄉,單身浪蕩於歌肆樂坊,四周看望樂手參議琴技。終在十八歲那年琴藝大成,名動九州,十九歲又進到宮中,為司樂坊首坐。

先父受不得宮中拘束,二十歲上覆出宮,浪跡天涯,結識陷身青樓的家母,家母善琴瑟,二人合奏一曲《昭君怨》,天下無聲,聽者落淚,聞者悲傷。二人因琴生愛,結為秦晉之好,每日裡二人演琴交遊,好一小我生對勁。

張揚卻離席而出,深深作了個揖,說道:“李女人琴技人間罕見,既是文武皆修,又能擺佈開弓,張揚從未聽聞此技,何敢指教?這唐時琵琶張揚也見過幾把,倒是無人會彈,本日幸聞李

鏖戰了一陣,《霸王卸甲》已奏自‘楚歌’與‘彆姬’兩章,玉鳳又換為右手改奏《十麵埋伏》的‘項王敗陣’與‘烏江自刎’,此時琵琶聲也變得哭泣委宛,慷慨悲壯起來。世人雖早已知項羽免不了兵敗自刎,聽到此處還是免不了麵色慼慼。彈至最後,玉鳳將五絃鏗地一掃,複右掌猛的一壓,樂聲戛但是止,霸王已是割頸自刎,萬事皆休了。

玉鳳答:“自奴家三歲起,每日即聞先父彈奏此曲,到了五歲,家父每日便教奴彈家幾個音,到了八歲時此曲已爛熟於心。奴家隨父母整天展轉,並不識字,亦不識譜。厥後家父慘死,家母煩悶而終,並未見有何樂譜,如果有的話,必是遺落於流浪途中了。”

玉鳳此時又是猛的一停,世人迷惑,再次舉頭一看,竟是擺佈互換,改由右手持琴,左手撫弦,曲子也從《十麵埋伏》變成了《霸王卸甲》。這兩支曲子演的都是楚漢兩軍垓下決鬥的景象,一樣是采取章回式佈局,但立意分歧。《十麵埋伏》的配角是劉邦,以是樂曲高亢激昂、氣勢澎湃;而《霸王卸甲》的配角是項羽,以是樂曲沉悶悲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