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還是有點不安。
“娘,我感覺你還是去一趟姥爺家,看看環境吧,這越今後,避禍的人越多,還指不定出甚麼事兒呢?”
“你出去就從院外把門給鎖好了,我帶著囡囡在院子裡,哪兒都不去,現在還冇傳聞有闖進人家裡的事兒吧?”誌文說道。
誌文悄悄歎口氣,自從辭工回到家,誌文娘就常常如許發楞。
看來是另有苦衷。
“那姥姥姥爺他們呢?”誌文不想談這家人。
不是冇有想過,讓父母帶著本身和囡囡,去宋大叔家呆兩天,可這兩家大人都冇見過麵,鄭三佳耦隻聽囡囡說過和小英一起玩甚麼的,一定放心宋叔一家。
他決定,父母返來之前,家裡就不生火了,都用加工坊做好了,再拿出來吃。
“哦,那就去看看姥姥、姥爺他們唄。”誌文說道。
“娘,爹呢?”誌文見鄭三冇有跟著進門,問道。
“我和你爹在縣城外趕上你伯祖父一家人了,”誌文娘說著,“他們在城外搭了兩個窩棚住著,還是你爹眼尖,遠遠瞥見就上前去了,讓我先返來。”
“不在城外,隻曉得他們避禍走了,不曉得去哪兒了。”眼淚無聲地順著誌文孃的臉頰流了下來。
至於堆棧,包含植物甚麼的都能夠收出來,就是人收不出來,他本身試過,也趁囡囡睡著的時候試過。
現在這類環境下,還想讀書、科舉,那是扯淡,不過總得能讀會寫,這繁體字,誌文很多還真不熟諳。
“姥姥姥爺是一大師子出的門,又帶了糧食,”誌文闡發道,“一時不會出甚麼事兒的,娘,你就彆擔憂了。”
一家人無語了,現在如許的環境,單身女子出門,確切還是有點傷害的。
鄭三雖說冇開過蒙,不過指導他認這千把個字還是不在話下。
直到第二天下午,誌文娘才一小我進了院門。
“到時候我們走早點,爭奪當天就剛返來。”鄭三轉頭對誌文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