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還得納糧,留在村裡就真冇活路了。”
“爹,我們不能把希冀放在彆人身上吧,”誌文又說,“再說,咱家又不種地,這在哪兒不一樣過日子?”
“這幾天活計太多,忙都忙不過來,接下來一個多月,都有員外找我做活呢。”鄭三臉有得色。
“彆焦急,爹,”誌文趕緊插話,“娘是和街坊一起去的。”
“唉,今冬如果能了局大雪,或是開春落幾場雨,來歲就有但願了,靠著老爺們的恩賜,自家的存糧再緊巴緊吧,也許就熬疇昔了。”鄭三感喟。
之前和鄭三佳耦說的那些嚴峻的景象,隻是他按照對汗青的大抵體味,顛末闡發,得出的結論。
隨後幾天,鄭三倒是忙得不成開交,消逝了好多天,連中秋節都冇有回家,隻托人給誌文娘帶了個話,說是活計多,忙,不消擔憂他。
“等得了你,”誌文娘說道,“我本身上過街了。”
“人為都是用糧食結,嘿嘿,這個月乾完,我算了下,差未幾能有四百多斤的糧食,抵得上之前四五個月的活了。”鄭三笑道。
直到十多天後的一個傍晚,鄭三才渾身怠倦地回到家中。
“再說,不知這代價會被降到甚麼境地呢。”誌文娘很不甘心。
“隻好拿那幾畝地,向秀才老爺換了些糧,跑到縣城這兒來了。”
邊說邊高低打量著屋子,看來是有點意動了。
“留著啊?”鄭三眸子轉了轉,“也不是不可,誌文,這房契,你收著安然吧?”
“我天然還是住地盤廟,你們娘三兒,我說地盤廟住不下了,也不便利,找了個朋友家借住著。”
“甚麼?”鄭三大急,“不是說好了你一小我不能上街了嗎。”
“放心,丟不了。”誌文撇撇嘴,得,還是捨不得這套宅院,還想著今後能返來呢。
誌文大抵對明朝有個恍惚的體味,這賑災的糧食,北方是冇甚麼充裕的,得從南邊通過運河運到京津一帶,再人推馬拉地運到陝西,賦稅破鈔龐大,時候也會拖得很長。
又呼啦呼啦地灌下一碗湯,這才歇了口氣。
“爹,娘,你們看,現在玄月,避禍的人這麼多,這糧價是越來越貴,而本年鐵定是絕收了,再過幾個月,另有糧冇糧都不好說了。”
“嗯,要不我們也往東去吧,看能不能追上姥姥姥爺他們。”誌文用心不說目標地,隻提姥爺他們。
“這能賣得掉嘛,”誌文娘說,“這些員外老爺們都要走了,誰來買啊。”
“那這宅子如何辦?”誌文娘問道,“纔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