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東猶在目,章門同窗幾人存?
——將《紅樓夢》研討當作畢生奇蹟的俞平伯
周作人等人,在各自的回想中,製造的胡適與劉半農間的各種恩仇是非,企圖很較著,想扳倒比他們更高的文明大樹。其成果,濁者更濁,清者更清。
孟真,胡適高徒、學者傅斯年。孟鄰,北大校長蔣夢麟。逵羽是北大教務主任樊際昌。逵羽聽信彆有用心之人的誣告胡適之說,經劉半農的勸說,消弭對胡適的曲解。
風趣的是,章太炎一樣遭到弟子周作人的“謝本師”,更奇的是,弟子沈啟無也“謝本師”周作人。
錢鍾書感到俞先生把“色空”二字看得太實了。錢鍾書以為做和尚在當時不必然就是最壞的。魯智深、武鬆做和尚,也彷彿能夠做得;明朝有很多民族豪傑人物也做了和尚。對“紅樓夢”三個字不要看得太重。莎士比亞在一些戲劇中也有過人生如夢的感慨,但不能說他具有佛家思惟……賈家如許的人家,做了很多好事,成果天然就是壞結局。
俞平伯是“但令一顧重,不吝百身輕”式的文人,隻要遭到彆人一次看重,便不吝為他做出百次捐軀。在攻訐俞平伯《紅樓夢研討》時,何其芳對峙實事求是的態度,庇護了俞平伯。為此,何其芳還遭到非難和批鬥。俞平伯在何其芳去世時,來到西裱褙衚衕三十六號何宅記念,還寫《記念何其芳先生》詩,其交誼竭誠動聽:
補天虛願恨悠悠,消逝傳播總未酬。
七七事情以後,日寇鐵蹄踏進北平,之前北平各高校西遷雲南,錢玄同任教的北京師範大學也遷陝西漢中。隻要周作人等,不聽胡適等朋友奉勸,從“苦雨齋”中走出,當了漢奸。錢玄同因患嚴峻高血壓等病,行動不便,被迫留在北平,但他以滿腔愛國之心、堂堂凜然之民族時令,不向日寇屈就。
如果冇有“情願給它(《新青年》)當一名搖旗號令小卒”,戴著深度眼鏡,夾著公文包的錢玄同,幾次到紹興會館,找“整天在紹興會館內謄寫古碑文,把這當作唯一慾望”(魯迅語)的周樹人,去鼓動催促他給《新青年》寫文章,中國文壇可否呈現小說巨將魯迅,怕是個題目。
冒死精力,打油風趣,老朋友當中無人不念半農。
錢玄同平生恃才傲物,“走到那裡,那裡就會響起叫罵聲”,但與朋友、教員卻相處和諧。他與教員章太炎的深厚友情,在章太炎自1906年至1936年給錢玄同的五十九封通訊中,一覽無餘。從中可知,錢玄同比周氏兄弟等人師從章太炎先生,要早兩年。錢玄同是1906年10月初熟諳並師從章太炎的。章太炎在該年10月8日,曾有信致錢玄同,曰“得書知君為好學研精之士”,“期欲握手”。當時,離章太炎因“《蘇報》案”獲釋,旋即逃亡日本,隻過了三個月,離錢玄同入早稻田大學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