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清流.大師們的中興時代_第二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其平生感慨,皆寓此中。

但是,神馳脾氣的實在、表達的輕鬆自如、風格的清爽通脫,倒是一貫的劉半農。對於作家來講,不乏樸拙的情懷氣質,使他的文學長生。

劉半農是位自在主義墨客,但他對待文明及文明遺產的看法,具有馬克思主義精力。新文明活動培植了知識分子澎湃的本性精力,使他們的文學創作與期間同時高漲。但跟著汗青的生長、期間的動亂,有人持續高歌大進,有的漸落空“兵士”的鋒芒。劉半農厥後下苦工夫研討說話學,“戰役”變成“青燈古卷”。在研討說話學時,砥礪精力並冇有消遁,於孤單中建立起本身的學術體係。這由“叛徒到隱士”的運氣,是悲劇還是正道,留給先人評說。

胡適等人麵對日本亡我之心,也心境恍忽。胡適很同意俞平伯的建議,他說:“我們這些‘亂世的飯桶’,在這烘烘熱焰裡能夠乾些甚麼呢?”最後,辦《獨立批評》便是他們這幫“亂世的飯桶”,用愛國之心、知己撫平傷痛,為國度出點微力,儘點心智的一個首要行動。

餘冠英、李健吾、毛星都做了發言,皆遵循何其芳會前定的調子,停止學術會商。偶然發言者之間,另有爭辯。力揚發言時,說文學所的會商還算實事求是,而內裡頒發的相乾文章,則有不乏簡樸鹵莽等題目。文學所裡,在何其芳的主持下,微風細雨地會商學術題目,而社會上對俞平伯的攻訐,已轟轟烈烈。

先人書室我移家,蕉萃新來改鬢華。

俞平伯與顧頡剛的另一嚴峻發明,是高鶚續補《紅樓夢》後四十回。

胡適、丁文江、傅斯年、蔣廷黻等在北平創辦《獨立批評》週刊。陳獨秀被捕,文明界援助。

如果冇有“情願給它(《新青年》)當一名搖旗號令小卒”,戴著深度眼鏡,夾著公文包的錢玄同,幾次到紹興會館,找“整天在紹興會館內謄寫古碑文,把這當作唯一慾望”(魯迅語)的周樹人,去鼓動催促他給《新青年》寫文章,中國文壇可否呈現小說巨將魯迅,怕是個題目。

“走到那裡,那裡就會響起叫罵聲”

10月14日,在景山東街北大二院大會堂停止劉半農悲悼會。蔣夢麟主祭,胡適等人前後先容劉半農平生事蹟。胡適為老朋友寫的輓聯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