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7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霓裳羽衣曲》。劉禹錫詩雲:“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又王建詩雲:聽風聽水作《霓裳》。白樂天詩注雲:開元中,西涼府節度使楊敬述造。鄭愚《津陽門詩》注雲:葉法善嘗引上入月宮,聞仙樂。及上歸,但記其半,遂於笛中寫之。會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婆羅門曲》,與其調子符合,遂以月中所聞為散序,用敬述所進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諸說各分歧。今蒲中清閒樓楣上有唐人橫書,類梵字,相傳是《霓裳》譜,字訓不通,莫知是非。或謂今燕部有《獻仙音曲》,乃其遺聲,然《霓裳》本謂之道調法曲,今《獻仙音》乃小石調耳。未知孰是。

海州士人李慎言,嘗夢至一處水殿中,觀宮女戲球。山陽蔡繩為之傳,敘其事甚詳。有《拋球曲》十餘闋,詞皆清麗。今獨記兩闋:“侍燕傍晚曉未休,玉階夜色月如流。朝來自發承恩醉,笑倩傍人認繡球。”“堪恨隋家幾帝王,舞裵揉儘繡鴛鴦。現在重到拋球處,不是金爐昔日香。”

《國史纂異》雲:“潤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獻。張率更叩其一,曰:‘晉某歲所造也。是歲閏月,造磬者法月數,當有十三。宜於黃鐘東九尺掘,必得焉。’從之,果如其言。”此妄也。法月律為磬,當依骨氣,閏月安閒其間,閏月無中氣,豈當月律?此懵然者為之也。扣其一,安知其是晉某年所造?既淪亡在地中,豈暇覆按方隅尺寸埋之?此欺誕之甚也!

高郵人桑景舒,性知音,聽百物之聲,悉能占其災福。尤善樂律。舊傳有虞美人草,聞人作《虞美人曲》,則枝葉皆動,他曲不然。景舒試之,誠如所傳。乃詳其曲聲曰:“皆吳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吳音製一曲,對草鼓之,枝葉亦動,乃謂之《虞美人操》,其調子與《虞美人曲》全不附近,委曲無一聲類似者,而草輒應之,與《虞美人曲》無異者,律法同管也。其知者臻妙如此。景舒進士落第,終究州縣官。今《虞美人操》流行於江吳間,人亦莫知其如何者為吳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