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7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盧氏雜說》:“韓皋謂嵇康琴曲有《廣陵散》者,以王陵、毌丘儉輩皆自廣陵敗散,言魏散亡自廣陵始,故名其曲曰《廣陵散》。”以予考之,“散”自曲直名,如操、弄、摻、淡、序、引之類。故潘嶽《笙賦》:“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又應璩《與劉孔才書》雲:“聽《廣陵》之清散。”知“散”為曲名明矣。或者康藉此名以諫諷時勢,“散”取曲名,“廣陵”乃其所命,相附為義耳。

古樂有三調聲,謂清調、平調、側調也。王建詩雲:“側商調裡唱《伊州》”是也。今樂部中有三調樂,品皆短小,其聲噍殺,唯道調小石法曲用之。雖謂之三調樂,皆不複辨清、平、側聲,但比他樂特為煩數耳。唐《獨異誌》雲:“唐承隋亂,樂虡散亡,獨無徵音。李嗣真密求得之。聞駑營中砧聲,求得喪車一鐸,入振之於東南隅,果有應者。掘之,得石一段,裁為四具,以補樂虡之闕。”此妄也。聲在短長厚薄之間,故《考工記》:“磬氏為磬,已上則磨其旁,已下則磨其端。”磨其毫末,則聲隨而變,豈有帛砧裁琢為磬,而尚存故聲哉。兼古樂宮、商無定聲,隨律命之,迭為宮、徵。嗣真必嘗為新磬,功德者遂附益為之說。既雲“裁為四具”,則是不獨補徵聲也。

今太常鐘閐,皆於甬本為紐,謂之旋蟲,側垂之。皇祐中,杭州西湖側發地,得一古鐘,匾而短,其枚長幾半寸,大略軌製如《鳧氏》所載,唯甬乃中空,甬半以上差小,所謂衡者。予細考其製,亦似有義。甬以是中空者,疑鐘縻自此中垂下,當衡甬之間,以橫栝掛之,橫栝疑所謂旋蟲也。今考其名,竹筒之筒,文從竹、從甬,則甬近乎空;甬半以上藐小者,以是礙橫栝,以其橫栝地點也,則有衡之義也。其橫栝之形,似蟲而可旋,疑所謂旋蟲。以今之鐘閐校之,此衡甬中空,則猶小於甬者,乃欲礙橫栝,似有所因。彼衡、甬俱實,則衡小於甬,似無所困。又以其栝之橫於此中也,則宜有衡義。實甬直上植之,而謂之衡者何義?又橫栝以其可旋而有蟲形,或可謂之旋蟲;今鐘則實其紐不動,何緣得“旋”名?若以側垂之,其鐘能夠掉蕩扭轉,則鐘常不定,擊者安能常當其隧?此皆可疑,未知孰是。其鐘今尚在錢塘,予群從家藏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