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_第21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鯉魚當脅一行三十六鱗,鱗有黑文如十字,故謂之鯉。文從魚、裡者,三百六十也。然井田法即以三百步為一裡,恐四代之法,容有不相襲者。

王羲之書,舊傳惟《樂毅論》乃羲之親書於石,其他皆紙素所傳。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跡,惟《樂毅論》石本。厥後隨太宗入昭陵,朱梁時,耀州節度使溫韜發昭陵得之,複傳人間。或謂:公主以偽本易之,元未曾入壙。本朝入高紳學士家。皇祐中,紳之子高安世為錢塘主簿,《樂毅論》在其家,予嘗見之。時石已破缺,末後獨占一“海”字者是也。其家後十餘年,安世在姑蘇,石已破為數片,以鐵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地點。或雲:姑蘇一大族得之。亦不複見。今傳《樂毅論》,皆摹本也,筆劃無複昔之清勁。羲之小楷字,於此殆絕。《遺教經》之類,皆非其比也。

唐韓偓為詩極清麗,有手寫詩百餘篇,在其四世孫奕處。偓天覆中避地泉州之南安縣,子孫遂家焉。慶曆中,予過南安,見奕出其手集,字極淳勁敬愛。後數年,奕詣闕獻之。以忠臣以後,得用仕參軍,終究殿中丞。又予在京師見偓《送光上人》詩,亦墨跡也,與此無異。

相國寺舊畫壁,乃高益之筆。有畫眾工吹打一堵,最成心。人多病擁琵琶者誤撥下弦,眾管皆發“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撥乃掩下弦,誤也。予以謂非誤也。蓋管以髮指為聲,琵琶以撥過為聲,此撥掩下弦,則聲在上弦也。益之安插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書畫

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鐘、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覺得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識其精粗。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公姻家,一見曰:“此中午牡丹也。何故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這天中時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中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斂而光彩。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中午則如一線耳。”此亦善求前人筆意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