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_第6章 “守望”式教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實在如果這些父母肯花一點時候去好好體味我所說的少管,去想一想少管的好處,便不會那麼架空了。對孩子管得少一點並不是讓家長少愛本身的孩子,而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生長空間,讓父愛母愛更加安康。家長總要求孩子改正身上統統的缺點,但對於彆人指出的缺點,卻很難接管,有的家長不肯意承認本身有這個缺點,有的家長則底子不認同這是一個缺點。以是在我看來,要竄改家長的難度遠遠超越竄改孩子,但是家長如果不試著竄改本身,孩子身上的那些題目很難獲得底子處理。

我曾經去書店買書,瞥見書架上同時放著三本書,《千萬彆管孩子》、《孩子不能不管》、《管還是不管孩子?》。我和伴計隨便聊了幾句,她奉告我這三本書賣得都不錯,各有受眾,而有的父母乾脆把三本全數買歸去了,不曉得最後到底會接管哪本書上的觀點。

我順手翻了翻這幾本書。《千萬彆管孩子》這本書的副題目鮮明寫著“自主教誨哈佛啟迪錄”,單是“哈佛”兩字,就足以吸引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們競相采辦了。該書通過先容一名哈梵學子的父母的教誨體例,奉告家長與其到處管束孩子不如指導他們,讓孩子在精確的理念和體例下,學會本身辦理本身。媒體對這本書的評價也頗高,稱其是一部應戰傳統教誨看法、傳達自主教誨實際的教誨文明奇書。這本書的核心機念是“自主教誨”,主如果向中國父母們先容如何構成合適本身孩子的學習體例,讓孩子建立精確的處世態度和人生觀,以及如何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好風俗,並且貫穿平生。

實在管還是不管,管多還是管少,說白了就是一個度,管束到不近情麵和放縱到冇法無天都是不成取的。西方有一句名言:介於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叫守望。以是,我倡導“守望”式教誨。這裡的管並不是指簡樸的管頭管腳,而是循循善誘地指導,幫孩子建立一些好風俗。

一天早晨,我的一名朋友約我用飯,她跟我說要和我聊聊孩子的教誨題目。她本身受過傑出的教誨,以是對孩子的生長、教誨題目非常正視。比來,她有一個題目一向想不通。

孩子到底要不要管,該如何管?光看這些書的題目,隻能讓家長朋友們更加蒼茫。

我看著這位爸爸如此憂?,忍不住說:“你現在的勝利剛好就是你小時候你母親的‘無私’成績的,如若她從小就包辦你的餬口,你必定不會有現在的成績,就因為她很多事情都冇來管你,以是才讓你養成了自發的風俗。你們感覺孩子不自發、表示差,就是因為你們伉儷管得太多,該他本身做的事,你們都代庖了,該他本身揣摩的事,你們都替他想到了,那他另有甚麼機遇表示呢?更不成能養成自發的好風俗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