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行暢想曲_120 緬甸出家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統統都是本身的投射,人間相,那就是你本身。令人明心見性。

感悟佛說,婆娑天下,並非美滿,故不必過分尋求所謂美滿。偶然,殘破也是種美,缺憾也是種美,隻出缺憾的人生,纔是真正的人生。如斷臂維納斯,不管用多美好的手臂姿式去完美,卻發明落空了那份美——缺失的美;花瓣的殘落,葉子的飄落,也產生一種美——淒美;孤單令人得誌、空虛、無聊、有趣,卻會產生那麼多的思念、溫婉、胡想、靈感,是“孤單讓我如此斑斕”。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隻要“求缺”為上。

在新剃度削髮的人在停止體驗初期,寺廟裡的當值和尚師附會常常過來看望,核閱學習環境及身材狀況,並扣問大師做和尚的感受及感悟。

在外洋觀光的幾年中,遊曆了佛教國度、Moslem國度,也瞭解了“教堂的原型是天國,廟的原型是地府。天國有音樂、燭光和不露形跡的上帝,地府有咒語、香火和臉孔猙獰的泥像。西方人神馳靈魂的不朽,中國人渴求肉身的長存。”但各宗教都是宣導與報酬善,人要自救,“宗教的本質不在信神,而在於麵對奧秘的謙虛和麪對崇高的畏敬。”“一小我能夠不信神,但不成以不信賴崇高”,如此,人纔會有所畏敬,纔不會百無忌諱,為所欲為,這是尋求高朱紫格的行動指針。

“宗教的本質不是信神,而是在麵對奧秘的謙虛和麪對崇高的畏敬。”佛法記心間,千代萬代長!

感悟弘一法師言:“利關不破,得失驚之;名關不破,譭譽動之。”以是曉得放下,保持一種內心的澹泊,將是養心、養神的關頭之體例。笑納磨難與繁華,將苦衷托付清風浮雲,“對勁淡然,得誌泰然”,“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成績“安閒閒暇”。

王一夫在蒲甘挑選了一家寺廟“削髮”當起了和尚。他被剃度成禿頂和尚,並被賜賚法衣一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