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
②敏:敏捷、快速的意義。
【註釋】
①訥:癡鈍。這裡指說話要謹慎。
【評析】
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根基的思惟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出去以後,同窗便問曾子:“這是甚麼意義?”曾子說:“教員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譯文】
4.17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評析】
這是孔子對本身和本身的門生常常議論的題目,是他立品處世的根基態度。孔子並非不想成名立室,並非不想身居要職,而是但願他的門生必須起首安身於本身的學問、涵養、才氣的培養,具有足以勝任官職的各方麵本質。這類思路是可取的。
4.20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①
②勞:憂愁、煩勞的意義。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惟的首要內容,待人忠恕,這是仁的根基要求,貫穿於孔子思惟的各個方麵。在這章中,孔子隻說他的道是有一個根基思唯一以貫之的,冇有詳細解釋甚麼是忠恕的題目,在前麵的篇章裡,就答覆了這個題目。對此,我們將再作分解。
【評析】
①何有:全意為“何難之有”,即不難的意義。
【原文】
【原文】
【譯文】
【譯文】
孔子說:“不怕冇有官位,就怕本身冇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冇有人曉得本身,隻求本身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曉得的人。”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註釋】
【評析】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4.24 子曰:“君子欲訥①於言而敏②於行。”
【譯文】
【評析】
【註釋】
4.19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①,遊必有方②。”
【譯文】
【原文】
②鮮:少的意義。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隻曉得小利。”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成不曉得並且常常記在內心。一方麵為他們的長命而歡暢,一方麵又為他們的朽邁而驚駭。”
子遊說:“事奉君主過分囉嗦,就會遭到欺侮;對待朋友太囉嗦,就會被冷淡了。”
【原文】
②方:必然的處所。
4.16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評析】
這一段還是講關於貢獻父母的題目。事奉父母,這是應當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後代對父母絕對從命,百依百順,乃至父母不聽勸說時,後代仍要對他們畢恭畢敬,毫無牢騷。這就成了封建獨裁主義,是保護封建宗法家屬軌製的首要綱常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