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棟梁_第五十一章 所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有,不過不知郎君要的是《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那麼,五經當中,記事的《春秋》、記言的《尚書》,就是不錯的讀物。

看著喜上眉梢的掌櫃,李笠感覺知己好受了一些,他買書,不是為了走文學線路,而是要長點見地。

李笠想見地一下測驗盛況,哪怕隻是在考場外旁觀,能夠和其他學子聊談天,也是長見地的機遇。

街道另一頭的街口,就有攤販擺著食攤,因而很多人走向食攤,采辦朝食。

李笠不苛求本身‘學貫古今’,隻求達到郡學門生的程度,常日裡和人打交道,好歹聽得懂對方借古喻今時,到底是誇本身還是罵本身。

書商為了利潤最大化,大量雇傭抄書人,謄寫熱銷的冊本,官宦人家也雇傭抄書人,將本身借來的書快速“複製”,亦或是將自家藏書“備份”。

李笠當然不是文盲,作為當代人的啟事,把握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及見聞在這個期間無人能敵。

國子學策試前一日,秦淮河邊,朱雀航(橋)旁,書市裡,李笠正在看書。

《春秋》即《春秋經》,經,指的是儒家文籍,《春秋》由孔子編修而成,以魯國史料為基準,記錄春秋期間二百餘年的汗青。

吃完裹蒸,交代侍從幾句,往國子學大門走去。

“好嘞!桃仁裹蒸五個!十五文!”年青人應道,翻開蒸籠,暴露內裡熱騰騰的裹蒸。

官署裡有專門謄寫的書吏,書吏偶然又做兼職,給書肆抄書。

一旁,書肆伴計見這位挑了半天書,成果彷彿冇有要買的意義,內心惱火,但麵上死力擠出笑容,問:

晉時杜預注《左傳》,漢時何休注《公羊傳》,晉時範寧注《穀梁傳》,其著作,當然也得買。

“恰是,不滿足下?”

李笠看著防備森嚴的考場大門,以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天的年青人,有些等候:即便是看熱烈的人,此中恐怕有來頭的也很多,說不定本日有奇遇?

“有何口味?我要桃仁餡的。”李笠看著上層蒸籠裡僅剩的一個裹蒸,隻覺食慾大開。

國子學答應旁聽,以是常日收支國子學的人很多,李笠勝利混了出來,很快就來到了考場外。

或者,也是學子?

“全都要,多少錢?”

來到裹蒸攤前,卻見中年攤主繁忙著,中間搭手的小工,李笠竟然認得:倒是昨日在書肆買書時,碰到的阿誰年青人。

加上紙貴,以是冊本的代價不便宜,而手抄本冊本的質量整齊不齊,錯字彆字漏字在所不免,很輕易誤導讀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