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唐僧已經被觀音(此時書中的觀音者,仍然是鄭和也。在西元1424年,朱棣號令鄭和動手籌辦七下西洋。但是該年七月朱棣駕崩,玄月朱高熾繼位,在夏元吉的建議下,就給停息了。來由就是破鈔國力,不能再大肆在南洋、西洋采辦金珠,明朝當局缺錢啊。第二年仲春,朱高熾命令鄭和帶領原班人馬守備南京,是在做重新遷都南京的籌辦。四月尾蒲月初調派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見朱元璋的皇陵,並賣力相乾遷都事件。朱瞻基固然去了,但內心對這個打算非常反對,辦事也拖拖遝拉的。可巧,蒲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然駕崩。朱瞻基即位後,冇美意義將行在改成京師,就這麼拚集著持續以北京為實際都城)交給了緊箍兒咒(緊箍兒咒者,“錢”咒也,是在隱指明朝的帝王要節流戰役、遠洋開支罷了),做好了籌辦,給猴兒下套了,戴上了就摘不下來了。來回折騰了幾下子,便臨時誠懇了,那行者才斷念塌地,抖擻精力,師徒持續西行。
朱升(官拜翰林學士兼東閣學士、嘉議大夫、知製誥,官兒不大,倒是朱元璋的親信重臣)老先生功績甚大,內心一片明鏡,因而便以大哥為由,要求退休。在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便歸隱山林,得以善終;宋濂呢,他固然也先是翰林院學士、中大夫、知製誥,但還是看不透情勢,和朱升不一樣,老宋持續在朝中任職。1370年七月被降職為翰林編修;1371年仲春,升任奉議大夫、國子司業;八月被貶為安遠知縣;1372年,被派遣任禮部主事,同年升任太子讚善大夫;1373年複升任翰林侍講學士,知製誥,同修國史,仍兼讚善大夫。此時的老宋才明白了朱升的做法,本身也不肯也不敢再追求升官了,隻是將精力放在了幫忙朱元璋培養太子朱標身上。同年,果斷直言回絕中順大夫的封官,不複從政。1377年宋濂退休,而後為自保,每年都要去南京給朱元璋見上一麵的。1380年其孫子宋慎捲入胡惟庸案,成果宋濂一家遭禍,其孫子和兒子都給正法。幸虧弟子朱標和馬皇後討情,老宋才得以被趕往四川茂州。1381年蒲月,病逝於夔州(恰好對應了上麵援引書中的一句話,“我若遇虎遭害”,虎者,胡也,胡惟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