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1856_第三十七章 竟然被逼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曾國藩和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等兄弟籌議後,叮囑在家裡的曾國潢說:“我們曾家固然向來講究節約,但宅子太小不麵子,輕易怠慢來賓,也該好好修一修府邸了。”

曾國藩對曾紀澤說:“《品德經》,這部僅隻五千言的道家典範,為父從小便能夠倒背如流。進翰林院後,在鏡海師的指導下,再次下工夫研討過它。近似於‘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等格言,為父堅信之,謹奉之,而對於該書讓步、荏弱、不敢為天下先的大旨,則不能接管。為父一向信奉孔孟學說,要以儒家思惟來出世拯世。對本身的涵養,稟承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對社會,稟承的是‘以天下為己任’。鹹豐二年,遂由孔孟儒家弟子一變而轉為申韓法家之徒。本覺得隻要己身端方,便能夠正壓邪,甚麼事都能辦得好。誰知大謬不然,在疆場和江西嚴格的實際中到處碰鼻,事事不順。”

“父親這但是芥蒂。”這時,曾紀澤走了出去,接過荊七手中的竹葵扇,讓他退下了,這陣子,曾紀澤也想好了下一步的籌算,想跟曾國藩促膝長談。

曾國藩之前也常常跟曾紀澤談讀書之道,便點點頭,說:“讀書切忌不求甚解。你說說看吧。”

曾紀澤一邊給曾國藩打葵扇,一邊說:“比來孩兒讀了一些黃老之書,《素問經》上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能夠悠長。這既是立品之本,亦是處世之方。’天文地理,自有專著論及。此人事之學說,黃老一家道中關鍵。故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曆數其他五家之是非,獨對道家褒而不貶。此非太史公一人之私好,實為天下之公論也。《品德經》雖隻五千言,卻揭出人事中極奧極秘之要點,一句'江海之以是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櫫世上合作者取勝的訣竅。”

曾紀澤說:“孩兒比來細讀十遍,頓覺天然世事豁達,特來跟父親彙報讀書之心得。”

曾國潢點點頭,說:“大哥說得極是,等忙完這一陣子,我找人選一個良辰穀旦。”

初時,曾家行孔教禮節,請禮生喊禮開祭,有朝奠、午奠、夕奠、家祭、客祭之分,讀祭文時頓挫頓挫,如泣如訴,催人淚下。厥後曾家還請了十來個羽士做了十天道場,開壇、唸咒、誦經、請水、告廟、開方、破獄、解結、安神等。當時的人科學這些活動可超渡亡魂,使之免受天國之苦,降福子孫。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