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傳奇之安國盛世_完本感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毓慶宮毓慶宮位於內廷東路奉先殿與齋宮之間,係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朝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是由長方形院落構成的修建群,前後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門內為第一進院落,有值房座,西牆開陽曜門與齋宮相通。過院北祥旭門為第二進院落,正殿惇本殿,東西配殿各間。第三進院東西兩側各有圍房0間,直抵第四進院,正殿即毓慶宮,修建為工字殿。毓慶宮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允礽所建,後作為皇子寓所。

翊坤宮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寓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年)。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構成四進院的格式。正殿麵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簷下施鬥拱,梁枋飾以蘇式彩畫。殿前設“光亮盛昌”屏門,台基下陳列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東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為間黃琉璃瓦硬山頂修建。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宮為兩進院,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此宮在明朝為貴妃所居。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鐘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5年)改名景陽宮。明朝為嬪妃所居。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陽門,前院正殿即景陽宮,麵闊間,黃琉璃瓦廡殿頂,與東六宮中彆的五宮的屋頂情勢分歧。後院正殿為禦書房,麵闊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次、梢間為檻牆、檻窗,簷下施以鬥栱,飾龍和璽彩畫。東西六宮年節張掛的《宮訓圖》原保藏於此。

慈寧宮慈寧宮位於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6年)興工將慈寧宮正殿由單簷改成重簷,並將後寢殿後移,始定今之形製。正殿慈寧宮居中,前後出廊,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麵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麵出三階,擺佈各出一階,台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儲秀宮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所居。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年),光緒十年(1884年)為慶賀慈禧五十壽辰,破鈔白銀6萬兩停止大範圍整修,現存修建為光緒十年重修後的形製。儲秀宮原為二進院,清晚期裁撤了儲秀門及圍牆,並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稱體和殿,連通儲秀宮與翊坤宮,構成相通的四進院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