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傳奇之安國盛世_完本感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從六品:掌事宮女

從四品:禦侍

摛藻堂位於禦花圃內堆秀山東側,依牆麵南,麵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堂西牆辟有一小門,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間開門,次梢間為檻窗。室內安排書架,為宮中藏書之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後,《四庫全書薈要》曾儲藏於此.

從八品:內侍寺人

正五品:公公

尚寶監(掌管寶璽、敕符、將軍印信)

乾清宮是內廷後三宮之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年),明清兩代曾因數次被焚燬而重修,現有修建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麵闊9間,進深5間,修建麵積1400平方米,自檯麵至正脊高0餘米,簷角置脊9個。殿前寬廣的月台上,擺佈彆離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乾清宮修建範圍為內廷之首,明朝共有14位天子曾在此居住。明朝乾清宮也曾作為天子守喪之處。清順治、康熙也在此居住。雍正今後,密建皇儲的建儲匣存放乾清宮“正大光亮”匾後。康熙、乾隆兩朝這裡也曾停止過千叟宴。現為宮廷餬口原狀擺設。

司設監(掌管卥簿、儀仗、圍幙、帳幔、雨具等)、禦馬監(主管內府馬政)

直殿監(掌管各殿及廊廡灑掃之事)

正八品:帶班寺人

體仁閣體仁閣位於太和殿前廣場內東側,麵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年),明初稱文樓,嘉靖時改稱文昭閣,清初改稱體仁閣。體仁閣高5米,坐落於崇基之上,高低兩層,黃色琉璃瓦廡殿頂。基層麵闊9間,進深間。康熙年間,曾詔表裡大臣保舉博學之士在體仁閣試詩比賦,清朝各朝禦容也曾保藏於此。乾隆年間重修後,此處作為清朝外務府緞庫,內設收貯緞繡木架14座。

從六品:殿前寺人

漱芳齋漱芳齋原為乾西五所之頭所。漱芳齋為工字形殿,前殿與南房、東西配殿圍成獨立的小院,其間有遊廊相連。乾隆年間,逢萬壽節、聖壽節、中元節、除夕等首要節日,常奉養皇太後在後殿進膳、看戲,

太極殿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年)。原名未央宮,因嘉靖天子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生於此,故於嘉靖十四年(155年)改名啟祥宮,清朝晚期改稱太極殿。清朝曾多次補葺。太極殿原為二進院,清前期改苗條春宮時,將太極殿後殿辟為穿堂殿,後簷接出抱廈,並與長春宮及其東西配殿以轉角遊廊相連,構成迴廊,東西耳房各開一間為通道,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穿的四進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