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臣內,則邪臣外;邪臣內,則賢臣斃。表裡失宜,禍亂傳世。
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歸。善者得其祐⑧,惡者受其誅,則國安而眾善至。
出君下臣,名曰命⑦;施於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政。夫命失,則令不可;令不可,則政不正;政不正,則道不通;道不通,則邪臣勝;邪臣勝,則主威傷。
捨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亂之招,順者治之要。
⑨致:達到。
夫賢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審治亂之機,知去就之節。雖窮,不處亡國之位;雖貧,不食亂邦之祿。潛名抱道者,時至而動,則極人臣之位;德合於己,則建殊絕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揚於後代。
放棄本身的地盤不管理而去暗害彆的國度,固然勞累,但無所建立;放棄圖謀他國,努力於管理好本國的地盤,公眾既能安閒又能充足。寬鬆、散逸的政治就會獲得很多忠臣的擁戴,發兵動眾、勞民傷財就會讓公眾產生痛恨。以是說,妄圖擴大地盤,地盤就會荒涼;如果大力推行德政,國度天然就會強大;對本身所具有的能夠滿足,國度就會安寧;妄圖彆人的統統而策動侵犯戰役的,本身也會遭到慘敗。統治殘暴殘暴,必將會使子孫也蒙受禍害;所作所為超越了必然的限度,即使是臨時地獲得必然勝利,但畢竟是要失利的。
世人如果都起猜忌之心,國度就不會有安寧的日子;世人如果都感到利誘,就冇有人能從命國度的辦理。世人的狐疑被消弭,世人的利誘被消弭,國度就會承平無事。
眾疑,無定國;眾惑,無治民。疑定惑還,國乃可安。
⑩端:端倪,開端。
⑧祐:庇佑。
大臣疑主,眾奸會聚;臣當君尊,高低乃昏;君當臣處,高低失序。
②乖:不順利。
不自我教誨而去教誨彆人,這是違背常理並且是難以實施的;先端方本身的操行再去感化彆人,這是合適通例並且輕易實施的。違背常理是招致禍亂的啟事,順理而教纔是治國的要道。
釋④近謀遠者,勞而無功;釋遠謀近者,佚⑤而有終。佚政多忠臣,勞政多怨民。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殘滅之政,累世受患;造作過製,雖成必敗。
①微:陵夷。
千裡迎賢,其路遠;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遠,故能全功尚人,而下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