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_第4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太公曰:“愛民罷了。”

國務第三:馭民如父母之愛子

盈虛第二: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擊敗夏軍後,湯很快便任命仆從出身的伊尹和仲成為擺佈相,幫手朝政,同時對內命令減輕百姓承擔,鼓勵出產,生長經濟,加強國力,積儲力量,對外則一一剪除夏朝的羽翼,減弱夏朝的力量。不久,用時四百多年的夏朝就完整滅亡了,新的王朝商湯建立起來。

所謂盈虛,本意為表示滿缺的程度詞語,“盈”即充滿,“虛”即空虛,“盈虛”在這裡又引申為盛衰之意。“盈虛”這一節說瞭然國度的治亂興衰,在於國君的賢明與否,而不是由天命決定的。如果國君賢明,就會“國安而民治”,反之則會“國危而民亂”。文章還以帝堯為例,論證要達到“國安而民治”的目標,身為國君必須做到輕徭薄賦、嘉獎農桑、賞功罰罪、餬口簡樸、存養孤苦等。夏朝的滅亡和商朝的建立就是這一結論的最好例證。

文王問太公曰:“願聞為國之大務①。欲使主尊人安,為之何如?”

②斑斕文綺:指做工邃密、富麗標緻的絲織品。

太公答覆說:“珍惜百姓就行了。”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台榭②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恰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台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溫飽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獎懲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周文王問道:“他是如何管理國度的?”

太公答覆說:“如果君主不賢明,那麼國度危亡而公眾事情;如果君主賢明,國度就會安寧,公眾就會順服。以是,國度的禍福在於君主的賢與不賢,而不在於天命的竄改。”

太公答覆說:“疇前帝堯統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稱道他為賢君。”

固然有了啟動資金,但公司的前期生長還需求投入大量的運營和週轉資金。西枝一江就用本身的室第為稻盛和夫向銀行作包管貸了一筆錢,這讓稻盛和夫非常打動。新公司建立的那一天,為了表示本身辦好公司的決計和感激之情,稻盛和夫與青山政次以及其他六個年青人簽訂了血誓。這些人有著激烈的創業豪情和對稻盛和夫的愛好,他們表示,就算是公司失利,出去打零工,也要支撐稻盛和夫將新型陶瓷的開辟研討停止下去。和如許一群肝膽相照的人一起創業,稻盛和夫感到很幸運。究竟終究證明,跟著稻盛和夫乾是精確的。27歲時,他創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時,他又創辦了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而曾經和他一起出來創業的青山政次也在兩家公司擔負要職,成為公司的精英,其他和稻盛和夫一起從鬆風出來的人,也為稻盛和夫的公司作出了不小的進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