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_第31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太公曰:“如此者,謂之突兵②。其牛馬必不得食,士卒絕糧,暴擊而前。令我遠邑彆軍③,選其銳士,疾擊厥後。審其期日,必會於晦④。全軍疾戰,仇敵雖眾,其將可虜。”

突襲作為一種戰術,良將用之可破敵一萬,愚將用之可自損八千。

在如此危急的情勢下,康熙決定身先士卒再次親征。次年仲春,康熙集結九支軍隊,以東路為前鋒,西路為主將,以兩翼之勢策應中路大肆進步。東路九千人,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帶領跨興安嶺西進,以克魯倫河為界實施管束性側擊。由撫弘遠將軍費揚古為統帥,帶領四萬六千人由西路進發,過歸化、寧夏,越戈壁,並由此北上,完整堵截噶爾丹西逃的線路。康熙禦駕親征中路,與其他兩路夾攻,使其腹背受敵。噶爾丹連夜率部西竄。蒲月十三日,清西路軍進抵土剌河上遊的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在噶爾丹敗軍十五千米外安營,欲守株待兔。

②震寇:使我軍感到震恐的敵軍。意為在夜間對我實施強襲之敵。

突戰第二:如何應對仇敵突襲

太公答道:“將我軍擺設為衝陣,安排在便於作戰的處所,在外層佈設弓弩,在裡層佈設戟楯,砍伐草木,開辟門路,以便於我軍行動。我軍要高掛旗號,嚴格束縛全軍,不能使敵軍體味我軍環境,這就是所說的林地作戰。

武王問太公說:“率軍深切敵國境內,碰到富強的叢林,與敵軍各占一方林地對峙。我想要防備就能安定,打擊就能取勝,應當如何辦?”

⑥紀:原則,原則。

若林木稀少,則馬隊平鋪兩翼,幫助戰車,若發明敵方,第一時候搶先機戰役。如遇被對方先發明、中埋伏等倒黴機會,便立即撤退。若碰到林內險道時,將主力軍隊變成“四武衝陣”,製止仇敵前後夾攻。如仇敵從一方來攻,與敵接戰速戰持久,隨後換另一軍隊前來援助,四路分隊輪番與敵交兵,輪番歇息,方可取勝。

②衝陣:即四武衝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