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木疏,以騎為輔,戰車居前,見便則戰,不見便則止。林多險阻,必置衝陣,以備前後。全軍疾戰,仇敵雖眾,其將可走。更戰更息,各按其部,是為林戰之紀。
“林戰之法,率吾矛戟,相與為伍。林間木疏,以騎為輔,戰車居前,見便則戰,不見便則止。林多險阻,必置衝陣,以備前後。全軍疾戰,仇敵雖眾,其將可走。更戰更息⑤,各按其部,是為林戰之紀⑥。”
④晦:農曆每月的三旬日為晦日。此處意為無月光的黑夜。
在如此危急的情勢下,康熙決定身先士卒再次親征。次年仲春,康熙集結九支軍隊,以東路為前鋒,西路為主將,以兩翼之勢策應中路大肆進步。東路九千人,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帶領跨興安嶺西進,以克魯倫河為界實施管束性側擊。由撫弘遠將軍費揚古為統帥,帶領四萬六千人由西路進發,過歸化、寧夏,越戈壁,並由此北上,完整堵截噶爾丹西逃的線路。康熙禦駕親征中路,與其他兩路夾攻,使其腹背受敵。噶爾丹連夜率部西竄。蒲月十三日,清西路軍進抵土剌河上遊的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在噶爾丹敗軍十五千米外安營,欲守株待兔。
明哉!王之問也。當明號審令,出我勇銳冒將之士,人操炬火,二人同鼓。必知仇敵地點,或擊其表,或擊其裡。微號相知,令之滅火,鼓音皆止。中外呼應,期約皆當。全軍疾戰,敵必敗亡。
④微號:暗號。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切諸侯之地,與仇敵衝軍①相稱。敵眾我寡,敵強我弱。仇敵夜來,或攻吾左,或攻吾右,全軍震驚。吾欲以戰則勝,以守則固。為之何如?”
本篇報告反擊敵軍俄然攻擊以及誘敵攻城而突襲仇敵製勝的戰法。起首闡述仇敵長驅直入進犯我方城池,服膺“守則固”“戰則勝”,必須針對敵軍因長途跋涉而形成的身材疲憊,以及照顧糧草未幾、兵器運送不及時的缺點,令我軍遠方的精銳軍隊截斷其退路。然後,再同城內被圍軍隊商定會攻日期,儘量挑選月光暗淡的黑夜,對敵實施表裡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