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_1.57 謀錄不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劉備欣然點頭。這便整衣近前,心悅誠服,長揖及地:“聞君一席話,備茅塞頓開。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斯須,便有一青年儒士從亭舍走出,衝劉備搖搖一禮:“潁川狂士,拜見薊王。”

好一個千裡送骸骨!

不管如何,能勝利引發劉備的重視。歌頌之人,目標已然達到。

此處,乃是用‘令媛買骨’來自比。成語見於《戰國策・燕策一》。

“鄙人潁川荀攸,字公達。正欲前去四方館,應王上所募。不料卻在半道偶遇王駕。”

此人將本身比作‘千裡馬骨’。不遠千裡來投,不正如燕昭王與郭隗舊事嗎?

“攸,拜見……主公!”荀攸開口時中氣實足,不料語氣卻在半途驀地一轉,最後險泣不成聲。

“千裡送骨”,遂成典故。

荀攸是何人。奇策十二,謀錄不儘。大將軍左丞,一向懸而未決。既得荀攸,終是美滿。兩位國瞭解人善用,內政交際,皆其所長。然論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當屬賈詡、李儒、戲誌才、荀攸。

放眼天下,便是洛陽朝堂諸公,亦多有不及。

侍臣答道:“死的千裡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必然以為國王您是至心買馬,並不是棍騙彆人。千裡馬很快就要到了。”果不出一年,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裡馬。

“薊國險固,群眾殷盛,故遠來求官。”儒士答道。

話說,劉備善識人,天下儘知。麒麟尋寶,每出必中,從不走空。隻是,此人何德何能,竟能坐享七十五萬年俸!再加春臘二賜,輕鬆過百萬。

待薊王遠去。亭舍世人各自嗟歎。前有戲誌才自投馬前。今有荀公達千裡送骸骨。一前一後,皆享高官厚祿。

“薊國橫亙幽冀,一馬平地,險從何來?”劉備再問。

見劉備上馬,儒生目中異色一閃而過:“世道艱險,逆亂期近。鄙人聽聞薊王於黃金台上建四方館,這便千裡迢迢趕去一試。”

“何人吟誦酈文勝之詩文?”劉備這便朗聲問道。

史渙送來西極良駒。荀攸這便翻身上馬,與劉備相伴入城。

燕昭王以為有理。遂拜郭隗為師,賜與他優厚的俸祿。並構築“黃金台”,用以招納天下賢才。動靜傳出,名流賢士紛繁來投。後經二十年勵精圖治,燕國終得強大。打敗齊國,奪回失地。

“哦?”劉備欣然點頭:“既如此險絕,當固若金湯。敢問先生,現在可還缺何物?”

見他儀表堂堂,甚有姿容。劉備這便上馬回禮:“先生因何吟誦酈文勝之詩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