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能勝利引發劉備的重視。歌頌之人,目標已然達到。
劉備渾身一震,倉猝穩住。暗出一口濁氣,不顯山不露水的溫暖一笑:“先生大才,何必再去四方館多此一舉。這便隨我入城。可暫領輔漢大將軍幕府左丞,兼薊王宮中庶子。”
“臣,乃元常老友。薦書在此,請主公過目。”荀攸這才道出真相。
好一個千裡送骸骨!
待薊王遠去。亭舍世人各自嗟歎。前有戲誌才自投馬前。今有荀公達千裡送骸骨。一前一後,皆享高官厚祿。
“薊國橫亙幽冀,一馬平地,險從何來?”劉備再問。
侍臣答道:“死的千裡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必然以為國王您是至心買馬,並不是棍騙彆人。千裡馬很快就要到了。”果不出一年,就有人送來了很多匹千裡馬。
荀攸是何人。奇策十二,謀錄不儘。大將軍左丞,一向懸而未決。既得荀攸,終是美滿。兩位國瞭解人善用,內政交際,皆其所長。然論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當屬賈詡、李儒、戲誌才、荀攸。
放眼天下,便是洛陽朝堂諸公,亦多有不及。
燕昭王以為有理。遂拜郭隗為師,賜與他優厚的俸祿。並構築“黃金台”,用以招納天下賢才。動靜傳出,名流賢士紛繁來投。後經二十年勵精圖治,燕國終得強大。打敗齊國,奪回失地。
講完令媛買骨的故事,郭隗又對燕昭霸道:“大王若想得人才,需像買千裡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曉得您是至心求賢。您能夠先從我開端。人們看到像我如許的人,都能獲得重用。比我更有才的人,便會前來投奔。”
“何人吟誦酈文勝之詩文?”劉備這便朗聲問道。
儒士再答:“民皆城居,倉塔林立。環抱碧水青禾,圍以陂渠長堤。舟船穿越其間,車馬不斷於道。民風爽烈,兵精將猛,如何能不稱險?”
話說,劉備善識人,天下儘知。麒麟尋寶,每出必中,從不走空。隻是,此人何德何能,竟能坐享七十五萬年俸!再加春臘二賜,輕鬆過百萬。
酈炎,字文勝。酈食其十五世孫,酈平十世孫,酈晁之子。範陽人,生於戰役元年(150年),建寧三年(170年),搬家涿縣。曾為郡吏,州郡察舉孝廉,征召為右北平處置祭酒,皆不就。奉父母極孝,又身具高超詩文、音樂諸多才調,其推斷事理,多為世人佩服。後因母親歸天,哀思過分乃致精力龐雜,瘋病狂發。恰逢夫人生子,吃驚而亡。妻家訴訟於官府,因此被捕入獄。熹平六年,在獄中被折磨致死,時年二十八歲。遺下一子:止戈。有集二卷,著有《遺令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