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高體長的高僧,舉著火把,走到了圍觀的劉備麵前。
洛陽令亦回禮,自去繁忙不提。
祆教教義以為:人身後,死屍會附有一種致命的屍魔,它以蒼蠅的情勢呈現,需用狗來驅除這類屍魔。據《文迪達德》第八章第三節上所說,挑選生有四隻眼睛的黃狗,或有黃耳朵的白狗,將其帶到死者中間,便可使屍魔飛離死屍。
賈詡怕是一夜未眠。這便輕聲說道:“天明前,火焰漸熄。幾位藩僧正待清理火場。故將主公喚醒。”
一了百了。
祆教死者出葬前,需停止多次犬視典禮。為死者穿壽衣時便停止犬視,今後每隔一段時候便要犬視一次。直到屍體搬離屍房。在第一次犬視後,房裡要燃燒去毒,用檀香木和乳香燃燒。祭司坐在火前唸佛,照看火永燃,直到死屍送往墳場。
想了想,便又折去馬市。
劉備懂了。這便舉火上前,深看坐化圈中的安世高一眼,繞著撲滅火圈。
劉備沿梯登上三樓,順著來往的治喪人等,找到了女酒家的屍體。
烈火熊熊,梵香四溢。
巨大如龍眼,卻隻此一顆。
“主公?”見火焰高漲,賈詡忍不住出聲。
“酒家安氏,昨夜無端身亡。我已命人勘驗,乃是壽終正寢,無人讒諂。”
現在人死燈滅,各種疑問,已不得而知了。
屍體已赤身塗臘,換穿壽衣。臉孔寧靜,栩栩如生。靈堂鋪滿鹿皮,當中懸吊鹿頭骨。房間內充滿著檀香異化乳香的氣味。有一對祭司並坐在火前唸佛。中間還拴著一對黃耳白狗。
高僧將赤珠取出,連同兩塊曲折骨片,一同贈與劉備。舍利珠……是能夠送人的嗎?
見劉備目露疑色,高僧笑道:“佛渡有緣人。”
劉備這才反應過來,倉猝肅容施禮。
彆人亦可在停屍房裡誦經,但均要距死屍起碼三步,以免受魔毒風險。
全寺藩僧齊齊打坐,用梵語吟唱佛經,為安世高送行。
“文和,且再看看。”劉備仍有些不斷念。
說完。洛陽令又取來胡姬酒坊宅地劵書,遞給劉備:“案前留有安氏手書。言,將酒坊與一眾胡姬,奴婢,皆贈與君侯。”
佛陀期間的古印度,有四種葬法:火化(荼毗)、水葬、土葬、林葬(棄之叢林)。火化列為諸葬之首,一向持續至今。
“喏。”賈詡豈能不知劉備情意。即便主公並不信佛。卻也想看看,佛法究竟可否普渡世人。
白馬寺最後一座大殿毗盧殿,便設在清冷台上。兩位高僧一向在清冷台修行直到歸天。白馬寺廟門內東西兩側分設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墓,以示記念。東漢今後,清冷台為白馬寺藏經之所。台上毗盧閣四周,環抱著配殿、僧房、廊廡等,為一座漢式天井。自成格式,被後代譽為“空中天井”。堪比巴比倫“空中花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