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願還講了彆的一件事,此番鬥法很多人殞身,此中很多人已冇有身後傳人弟子,留下了很多無主遺物,比如行芸生的鐵藜杖就是一件很不錯的寶貝。正一門偶然留為私有,都會在機遇大會中封於隔空袋內,讓天下同道弟子憑機遇而取,正一門的長輩弟子也可在機遇大會上取用,至於能獲得甚麼就全憑緣法了。
這裡是正一三山的禁地之一,後代長輩弟子不明白祖師爺為何會留下如許一座祭壇,也不知所祭是何人?隻要當弟子衝破大成真人境地,受大成戒能夠再傳授弟子時,長輩纔會將他領到這裡,報告一名名叫清風的仙童傳說,並向祭壇焚香叩拜。
屆時正一三山法會上專門有一場“機遇大會”,各派送來的禮品都會以隔空符封在袋子裡,各派長輩弟子憑機遇而取,一人取一樣。正一門包管,屆機會緣大會上籌辦的東西,必然會比尋機遇的各派長輩弟子多,每人都必有所得。
應願的發起實在很高超,為修行界千古以來所未遇之盛事,在撫平紛爭創傷的同時,又給天下同道締造了一個重新廣結福緣的交換機遇。有很多人顛末剛正峰上這一番慘烈的殺伐,已經意興闌珊偶然再插伎倆會,聞聲了應願的發起,又重新來了興趣。
剛正峰上這簡簡樸單的一問一答,在後代影響很大,被稱為“分彆兩崑崙”。張湛隻問人間修行各派,並冇有問來自崑崙瑤池的修行人,他是為大家間重新建立散行戒真正的效力。假定在法會剛開端就如此說,能夠會引發更大的紛爭,但此時開口,已是水到渠成。
梅振衣:“再留半年,待到本年冬至的正一三山會後分開,這段時候,你陪為師四周逛逛吧,我想看看這蕪州火食。”
世人皆點頭稱善,張湛也站起家來道:“本日斷緣告終後果,為厥後者結福緣,但另有一事未了,貧道有一議,請各派道友共商。”
應願本來很忙,有很多事要辦,但師父有命,隻得將門中事件都托給藍采和打理,跟從梅振衣在蕪州一帶四周行走,明天到某家酒樓喝喝酒,明天到某處園林賞賞花,後天再去玩耍山川,還時不時逛逛各種集市。道侶知焰、龍空山三位妖王、龍騰秋水等親傳弟子,也經常一起行遊。
留陵山共祭以後,眾修士告彆分開蕪州,應願、藍采和等率眾弟子於江乾相送,並送出了當年冬至正一三山會的請柬,此帖已非梅振衣所留的舊帖,換成了應願親筆寫的新帖。應願下帖很有講究,大多是發誓共護散行戒的人間各大派,至於那些不肯守散行戒而去崑崙瑤池自尋清閒的修士,便冇有再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