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在1986年,李嘉誠破鈔6億港元購入英國皮爾遜公司近5%的股權。該公司具有天下聞名的《金融時報》等財產,並在倫敦、巴黎、紐約的拉紮德投資銀行具有股權。為了製止李嘉誠進一步收買股權,節製全部公司,他們構造了反收買。見情勢不妙,李嘉誠敏捷抽身退出,半年後他兜售股票,贏利1.2億港元,1988年,李嘉誠帶著其占股分10%的加拿大帝國貿易銀行和李兆基、鄭裕彤一起將“1986年溫哥華天下博覽會”會址旁一塊204英畝的黃金地盤以32億港元拿下,他們估計用10至15年在這塊寶地上建加拿大範圍最大的貿易中間和豪華室第區,全部工程估計需用度起碼100億港元。李嘉誠具有這個項目50%的股權,其他的股東們一起占50%的股權。李嘉誠是以成了加拿大的投資豪傑。他一人就投資100億港元,啟用了經濟疲軟的加拿大。
1986年,石油代價走低,石油股票也低迷,李嘉誠卻看到了石油產業的潛力。由加拿大帝國貿易銀行作為中介,李氏家屬及和黃通過合營公司Union Faith,買下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權,大賺了一筆。這筆買賣不但顫動了加拿大,在香港工商界也引發了很大的顫動。厥後,李嘉誠不竭采辦赫斯基石油的股權,到1991年,李嘉誠小我在赫斯基具有的股權達到了46%,和黃與嘉宏一共具有49%股分。至此,他們投資額達到80億港元,一共占去了赫斯基石油公司95%的股分。
李嘉誠曾說:“眼睛僅僅盯在本身小口袋的是小販子,目光放活著界大市場的是大販子。一樣是販子,目光分歧,境地分歧,成果也分歧。”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環球化是天下經濟的大趨勢。顛末量年的生長,李嘉誠已經在香港堆集了龐大的家業,需求為手頭的钜額資金尋覓增值的前程,是以他看準這個機遇,開端將目光放眼環球,為此,他開端了大範圍的行動。
1992年3月,李嘉誠與另一名香港商界巨擘郭鶴年通過香港八佰伴超市個人主席和田一夫的牽線搭橋,帶著60億港元親赴日本劄幌生長房地財產,兩位商界巨擘的到來,引發亞洲經濟巨龍日本商界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