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_選擇優秀的對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華為的初創人任正非一貫主張向優良的企業學習,即便它是本身的合作敵手。是以從建立之初,華為的生長就始終是一種放下架子、謙虛學習的過程。通過學習,華為尋覓到本身與優良企業之間的差異,從而不竭地彌補本身,逐步生長強大。

20世紀70年代前期,香港股市非常火爆,李嘉誠投資入市,而他起首對準的目標,就是英資怡和個人的“九龍倉”。在這期間,他悄悄地買入散戶股權,一舉奪得2000萬股“九龍倉”股票,幾乎成為最大的股東,然後李嘉誠又在彙豐銀行的說和下,為了製止彙豐與怡和聯盟而對本身倒黴,判定地拋出,一買一拋,淨賺5900萬港元。

普通來講,企業家喜好挑選和本身氣力差未幾的人做敵手,而李嘉誠則更情願挑選強者為敵手,就比如一個優良的運動員,常常在與比本身強的敵手同場比賽時才氣闡揚出潛力一樣,微弱的敵手常常更能激起李嘉誠的鬥誌。

從創業之初,李嘉誠就一向研討在香港的老牌英資企業的各種意向,並將它們視為最大的潛伏敵手,是以與它們有過多次比武。

● 李嘉誠案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