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誠案例
“互聯網教父”馬雲也曾說:“當員工達到1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最前麵,身先士卒,發號施令;當員工增至1000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的中間,哀告員工大力互助;當員工達到10000人時,我隻要站在員工的前麵,心存感激便可;如果員工增到50000乃至100000人時,除了心存感激,還必須雙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誠之心來帶領他們。”
辦理企業就是辦理民氣,辦理好民氣,天然能夠辦理好企業。“心”的感化是影響事情的底子,辦理者對職員的“心”停止很好的運營辦理,才氣使員工將“心”完整放在企業上,與企業同心,與企業同進退。
在事情和餬口中,李嘉誠對待員工老是非常仁愛刻薄,存眷他們的好處,是以也博得了員工的尊敬。他們經心極力地為公司效力,從而為公司締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試想一下,在買賣場的合作中,一個員工們同心同德高低分歧的企業和一個員工們鉤心鬥角、陽奉陰違的企業狹路相逢,誰會得勝呢?
● 李嘉誠聰明
海內一家調研機構曾向員工提出過如許一個題目:你最喜好甚麼樣的下級?大多數員工都提到一點,那就是要求下級有仁愛之心。
但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倒是一些企業辦理者推行“強權即公理”的辦理形式。在他們那種冷酷的強權辦理下,員工們的逆反情感變得越來越激烈,終究會使他們落空民氣。
美國聞名勝利學家戴爾?卡耐基在其著作《關愛人》中寫道:“一個能夠從纖細處諒解馴良待彆人的人,必然是一個與報酬善的人,必然有很好的分緣乾係,這類分緣乾係就是他勝利的基石。”一樣,辦理者要想贏取民氣,就必須做到以報酬本,作為辦理者,隻要憑著一顆仁愛之心,到處為員工著想,曉得他們的困難地點,並及時予以處理,才氣促使他們真正闡揚本身最大的感化和才氣,最大化地促進企業的生長。
厥後這位管帳接管大夫的建議,到新西蘭停止醫治,李嘉誠仍然非常體貼他,每當看到報紙上有醫治青光眼的文章,就會讓秘書剪下來給那位管帳郵寄疇昔,以便對他有所幫忙,這讓阿誰管帳的一家都非常感激。
近年來李嘉誠逐步把投資方向轉為地產和股票。但是他仍然儲存著創業之初的塑料花廠。固然這時的塑料花已顛末時,儲存這個廠子美滿是一宗虧蝕買賣。對於外人的疑問,李嘉誠給出如許的答案:“一家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獲得如許的報酬。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一輩,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任務。”對於李嘉誠的這類說法,長實的員工也予以了必定。他們說:“長江大廈出租後,塑料花廠歇工了。不過,老員工亦被安排在大廈裡乾辦理事件。對老員工,他是很懷舊的。”